(课堂评价案例谈.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评价案例谈

小学课堂评价例谈 —我们可以改变的学生评价 一、课堂评价要真实 【案例1】在一堂作文观摩课上……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狂风吹过树林的景象? (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有的还摇头晃脑。) 生:一阵狂风吹过,白桦树微微晃动,树叶慢慢地落下来,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 师:(不假思索地)你真棒!你的想象具体、合理、很好。 【案例2】学生在学习了《静夜思》这篇古诗后,老师让班上一个叫刘浩的学生说这首诗的意思,他愣愣地站了一会说:“李白坐在床上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想家了。”虽然回答得没有大的错误,但并没有把诗人瓢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完全表达出来。陈老师说:“非常棒,回答的非常棒!”同学窃窃私语。后来有的老师问他,“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表扬?”此时的刘浩言语犀利,毫无上课时的愣劲。他说:“言过其实!不负责任!讨厌!”学生的反映竟然如此强烈!这恐怕是老师始料不及的。 【案例3】 生1:母亲告诉弱者不用活得轰轰烈烈,只要活得平平淡淡就行。 师:哪个地方告诉你? 生1:紫色的花深沉而热烈,最后“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就说明作者已经了解到了生命的珍贵。 师:送进去,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出你的韵味。 (学生舒缓地读) 师:活也活得舒展,继续谈。 生2:我从黄色的花淡雅读出要活得平平凡凡。 师:这是你的创造,也是你的独特理解。 生3:我还从“泼泼洒洒”这个词语中读出还要活得潇洒,不拘谨,告诉我们不要被困难打倒。 师:不管怎样,人生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就行。那就请你潇洒自在地表达。  (学生含蓄地读) 师:你比我深沉多了,按我的性格我会这样读。(潇洒地读) 生4:我觉得黄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花还可以代表生活中不同的人,如健全的人、残疾人;花开得高洁、深沉、热烈说明生活中残疾人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命都是如此的美好。 师:你的理解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刚才的同学抓一个词理解,你能抓一段话理解,想到人生的不同阶段,真不简单。 生5:我给刚才同学补充一下,这里这些花都开得鲜艳夺目的,这说明残疾人和正常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各有千秋,都可以表现出来,都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 二、课堂评价要适切 【案例4】一位教师在总结“认识四边形”这个课时,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形状的四边形?”话音刚落,一个男孩一口气说了若干种。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这样空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里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案例5】在一节美术课《留住秋天》上,教师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争相回答,其中有一位学生说了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花”。当时如果教师说一句“你真聪明!”或者类似的话,那么也许学生会为教师的评价而感到失望,因为他听了太多类似的评价。那位教师说:“你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能比得上唐朝诗人杜牧了,看来你也是小诗人。”那位学生美滋滋地坐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他的表现更棒了。 三、课堂评价要适时 【案例6】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问:“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一位男同学站起来说:“因为丑小鸭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位同学还没有说完,突然来了个小意外,教室后面书柜里的书“啪”一声掉在地上了。教师忘了评价这位同学,只是说:“管理书的人要把书放好。”,笔者看到了那位男同学落寞的眼神,和略微撅起的小嘴。他似乎在说:老师没有注意我,好没劲。接下去的教学中,这位男同学一直无精打采。 【案例7】有一位教师教学《小站》,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的问题,很多学生举手回答,其中一位学生首先获得了发言权:一是这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从来不停;二是这个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这位教师一听,情不自禁地说:“啊,答得真好,非常正确。你真聪明!和老师想的居然一样。”教师原本以为这样一表扬,肯定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一只只小手“忽”地不见了!老师一脸的茫然。 请看另一位教师提相同问题后的教学片段: 生1:我从“小站上两个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这句话中看出小站的小。 师:噢,是吗?我想同学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很想听听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说说吗? 生1:如果是一个大的车站的话,就不会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 师:你能从工作人员的多少来推断车站的大小,这是个好办法,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生2:我是从“蜜蜂嗡嗡地飞舞,使这个

文档评论(0)

ozprb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