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8章火器损伤.ppt

  1.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火器损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爆炸损伤的形成机制 爆炸损伤主要由冲击波、高温及爆炸投射物所致,其中重要是的是冲击波引起的损伤。高温类似于其它高温损伤(烧伤),爆炸投射物类似于枪弹损伤。 (一)冲击波 冲击波是在介质中传播的一种高速高压波,其介质可以是气体如空气、也可以是液体如水,也可以是固体如金属。冲击波的物理特性在许多方面与声波相似。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借周围介质(如空气、水)迅速向四周膨胀、传播而形成一种超音速的高压波,即冲击波(blast wave)。冲击波传播的速度随爆炸后时间的延长和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爆炸产物停止膨胀后,冲击波向四周传播。 冲击波形成与传播过程中主要产生超压、动压及负压三种压力形式的变化并引起冲击波效应。 (二)高温 高温是爆炸的特征之一,爆炸后高温损伤机制与其它高温损伤相似,只是程度上因爆炸中心区温度高而更严重。由爆炸产物的烧灼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烧伤部位多发生在朝向爆炸中心的一侧。1kg炸药能释放720~1360J热量,在爆炸反应结束瞬间其热量加热爆炸产物,可达2500~4500℃高温。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还可能将炽热的尘埃压进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粘膜烧伤和管腔堵塞等损伤。 (三)投射物 爆炸所产生的投射物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投射物指炸药本身、炸药内的填充物、包裹炸药的物质,如炮弹弹壳等,其金属等硬物碎片炸入人体组织而形成的损伤。碎片速度能达每秒数百至数千米,具有强大的动能,足以致伤人体。另外,炸药包中的定时装置、遥控装置等爆碎时也能造成人体损伤。继发性投射物则是指爆炸后周围物体破碎飞散的物质。投射物所致的损伤机制于枪弹损伤或钝器损伤。 三、爆炸损伤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可分为原发性爆炸损伤,包括炸碎伤及炸裂伤、烧伤、冲击波伤;继发性爆炸损伤,包括投射物伤、抛坠伤、挤压伤。 1.炸碎伤及炸裂伤 处于或接近爆炸中心时出现炸碎伤,其基本特征是人体组织粉碎、缺损,甚至全身躯体粉碎;轻者造成肢体离断及局部组织缺失。残存躯体损伤的皮缘内卷,多呈角状、皮瓣状、多锯齿状哆开(图8-18)。 图8-18 炸碎伤 创口呈角状、皮瓣状、多锯齿状哆开,肌肉、骨骼破碎 损伤的组织器官(肌肉、骨骼和内部器官等)严重破碎、崩解、坏死。有时可见残存的头颅或躯干,内部器官已粉碎飞溅他处。根据爆炸能量的不同,组织碎块飞溅的范围有大有小。事件发生后,仅能收集到一些头皮、皮肤、部分脊椎和盆骨、部分四肢和肌肉块,多数内脏器官难以检到。 距爆炸中心的较近处可出现炸裂伤,其基本特征是人体组织的撕裂,但无组织缺损,故可以将离断的组织和躯体拼凑复原,炸裂伤创口周缘或断端有撕裂或撕断征象。它常位于炸碎伤的外侧,或有的尸体上只有炸裂伤而无炸碎伤。炸裂伤散在分布,其中有些裂创内嵌有金属片,木片和衣服碎片。 2.烧伤 发生在距爆炸中心较近处,人体面对爆炸中心的一侧。烧伤多发生于头、面部等裸露部位。毛发(头发、眉毛、睫毛和胡须等)常发生烧焦、卷曲变形,体表烧伤可达I~II度,有的爆炸常可造成人体大面积烧伤,严重时烧焦炭化,皮下组织呈蜂窝状。并且烧伤区常有烟晕或火药残留物附着,其颜色和炸药种类有关。有衣物覆盖处先烧衣服,人体组织烧伤一般较轻,炸药颗粒沉着不明显。 特别注意观察死者的“闭眼反应”,即爆炸瞬间,若面向爆心,由于强烈的光线照射,引起反射性紧闭双眼眼睑,使眼部周围的鼻根部、眉间及眼眦部的皱壁沟纹内皮肤常无烧灼伤或烟尘附着,待肌肉松弛后现出浅纹线,此种现象是一种生活反应,常是区别生前被炸死亡还是死后尸体被炸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如炸药中装填有可燃剂、易燃物时,则可能导致较远距离处的人体烧伤,其烧伤范围和程度远大于炸药爆炸的破坏效应和热效应。 3.冲击波伤 冲击波的致伤范围较大,远离爆炸中心的人体可受伤。衣物常被撕裂呈碎片、条索状,并沿冲击波方向外翻,甚至剥离。在朝向爆炸中心侧人体皮肤上可造成大面积片状或波纹状擦伤、皮内皮下出血、挫裂创及皮肤撕脱伤等,撕脱较多时,似衣襟状,常见于腋窝及胸腹部。严重冲击波伤可有多器官损伤,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