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例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甲胎蛋白胃癌的临床病例分析 即墨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王宏波 胃癌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 由于胃癌的早期表现与胃炎、胃溃疡难以区分,病人及至医生的忽视,以至确诊时中晚期胃癌达70%以上,这部分胃癌已经失去彻底手术切除的时机,预后极差。 胃癌 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用于肿瘤的普查、高危人群的复查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等。 是一种血清糖基化蛋白,Abelev等于1963年从正常胎儿血清中发现,1964年Tatarinov通过研究证实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有高浓度的AFP存在,从此,AFP成为一种特异性癌标志物,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和卵黄囊肿瘤的诊断。 甲胎蛋白(AFP) 近年来研究者又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胃癌、肠癌,胆囊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其中又以胃癌相对常见,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 fetoprotein-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 AFPGC)。 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 AFPGC是指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含有大量AFP的胃癌。自1970年Bourreille等报道第1例产AFP胃癌以来,国内、外陆续发现一些胃肠道肿瘤可产生AFP,其中以日本文献报道最多。 我院在200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2例胃癌病例中,进行血清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如下。 血清AFP 胃癌组织AFP免疫组化 升高/阳性 10例 5 正常/阴性 82例 87 例1 患者马友岐,病例男,39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于2009年7月22日入院。病人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进食后上腹部撑胀不适,间断性、逐渐加重,伴嗳气、返酸、无恶心、呕吐,症状进一步加重。入院查体:腹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饱满,可扪及包块约5*4cm,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腹部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清AFP 6.32ng/ml(正常0﹣7.02ng/ml),CEA 5.63ng/ml(正常0-3.4ng/ml)。上消化道钡餐显示胃窦部变窄,小弯侧可见充缺影,粘膜中断。考虑胃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胃癌腹腔转移,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低分化腺癌(溃疡型,大小9*7cm),侵及浆膜,上切缘见癌累及,未累及下切缘,大弯侧(16/20)及小弯侧(11/11)淋巴结内均见癌转移。免疫组化检测AFP(+),CEA(+)。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例2 患者王希勇,病例男,59岁,因黑便、呕血2天于2009年7月13日入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黑便,为柏油样稀便,后随即呕鲜红色血,非喷射样,次日晨黑便2次,伴阵发性腹痛,呈烧灼样,无腹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痛风病史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腹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AFP 7.46ng/ml,CEA 6.38ng/ml。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溃疡型,大小2*2cm),侵及深肌层,未累及两术切缘;送检第七组淋巴结(0/3),第八组淋巴结(0/4)内未见癌转移,周围淋巴结内见癌转移(2/12)。免疫组化检测AFP(+),CEA(+)。 临床资料 例3 患者袁广裕,病例男,62岁,因上腹痛2月于2009年8月7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钝痛、胀痛,与进食、体位及活动无关,无进行性加剧。入院查体:巩膜无黄染,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AFP 8.02ng/ml,CEA 5.78ng/ml。胃镜提示胃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胃窦部低分化腺癌(溃疡型,大小6*6cm),侵及浆膜,未累及两手术切缘,大小弯侧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检测AFP(+),CEA(+)。 临床资料 例4 患者于显成,病例男,59岁,因上腹部撑胀不适3月于2009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进食后上腹部撑胀不适,间断性、逐渐加重,伴暧气,有黑便,柏油样,无返酸,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饱满伴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肝脾示触及肿大,腹部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AFP 10.12ng/ml,CEA 8.33ng/ml。胃镜显示胃体累及胃窦溃疡,考虑癌变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胃癌,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5

文档评论(0)

a11666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