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讲义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论 大多数人往往会相信,被试是按照他们自己的信念来回答问题的。但大量的研究表明,框架和问题的措辞能够显著地影响人们的回答。 对于那些有关决策与判断的调查和研究,一定要考虑人们的答案是否会随着以下因素而发生变化。 问题呈现的顺序;问题出现的情境;问题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问题是否经过了过滤;问题是否包含了某些时髦词句;答案选项的范围;答案选项出现的顺序;是否提供了中间选项;问题是从收益还是从损失的角度来提问的。 由于判断往往容易受到问题措辞和框架的影响,最安全的做法是以多种方法来测试和比较结果。 传统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 理性 利己 个人利益最大化 经济学的方法论 数理逻辑-抽象和演绎 科斯称之为“黑板经济学” 稳定一致的偏好 皮亚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 埃里克森的情绪危机理论 社会偏好:利他、公平、惩罚······ 行为的简单化 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1915-1955) S-O-R(O包括需要和认知) 第一章 行为经济学溯源 1.1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 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之父: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学生弗里德里奇的博士论文“统觉的时间长度”,即被试从感知球落在平台到其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 有人认为现代心理学开始于1830年代,即韦伯进行最小可觉差的研究之时;或起始于1850年代,也即赫尔姆霍兹对神经传递速度进行测量与费希纳进行第一次心理物理学实验之时。 冯特最忠实的学生铁钦纳也觉得自己的老师“毫无幽默感、不屈不挠、极具进攻性”。 缪尔达尔如是说 “我老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彻底撒手不管,任由经济学家安安静静地去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这部分是由于几种传统的社会科学和分支学科相互隔绝造成的。”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渊源 经济学和心理学有着共同的起源,它们都发轫于17至19世纪期间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学派。 早期经济学家的心理经济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指出“一国······的兴起·····是出于人们的需要;没有人可以自给自足;但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许多欲望。”亚里士多德也是“老老实实地把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经济分析的基础”。 早期重商主义者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都曾经注意过心理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法国杜尔哥、孔狄亚克、巴斯夏、英国的巴尔本、西尼尔、意大利的加利阿尼,爱尔兰的朗菲尔德等都先后尝试用主观心理感觉来评价物品的价值。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关于人类行为方面的心理学理论。“当我们从一个较好的环境转入较差的环境所感到的不适程度,将大于从一个较差环境转入一个较好的环境所感到的舒适程度”——就是卡尼曼、特维斯基发现的“损失规避”原理。 边沁最早提出“效用”的概念,并做了大量基于人类心理研究的效用理论研究。 早期经济学家的心理经济思想 门格尔1871年就提出要认识经济机制中的需求、价值和判断等,只有通过内省的心理分析。 米尔(Mill,J.S.)提出“干扰因素”概念-是理性无法直接把握的种种情感、习俗、意志、动机等非理性心理因素的总和。是对市场行为者存在理性最大化原则的种种偏离的承认。 边际效用学派从享乐心理所支配的个人欲望中,去寻找所谓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将一切经济范畴都说成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反映和表现。 马尔萨斯认为,边沁(洛克、魁奈、斯密以及理性时代的其它哲学家)过分地把人当做一种仅仅理性的动物,能够用快乐和痛苦的单位计算最大限度的幸福,这一理论是违反真实人性的谬误。而人是一种“复合的实体”,他的“肉体的倾向性作为挑战力的作用很强”,实际上肉体的倾向通常支配他的理性。 早期经济学家的心理经济思想 庞巴维克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客观交换价值即价格的形成问题。他认为主观价值必须有两个条件:必要条件效用和充分条件稀缺性。认为人们只有在换进的物品的主观价值大于换出的物品的主观价值时才愿意交换。 马歇尔从市场消费心理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欲望与市场消费趋向的内部机制,提出了市场消费者欲望饱和规律-效用递减规律。 帕累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逻辑行为与非逻辑行为“几乎是混杂在一起的”。 20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对心理经济学思想的探究 凡勃伦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经济生活借以实现的各种制度。而制度是由人们的心理动机和生理本能所决定的思想和习惯形成的。其思维原点和分析的概念性工具,不是理性经济人,而是人的“本能”和人的“习惯”,他认为,本能树立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理智、理性则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个人和社会的行动都是受本能支配和指导的。这些行动逐渐形成思想和习惯,进而形成制度。制度一旦产生,就对人类活动产生约束力,本能所产生的目的也就在已经形成的制度中得到实现。 贝克尔提出,经济生活中不仅有理性行为,而且有非理性行为。 英国经济学家霍奇逊从哲学、心理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行为决策不可能达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