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大儒:死亡是我最后的备胎.doc
明末大儒:死亡是我最后的备胎
弃子
崇祯九年(1636年),赋闲在家的刘宗周被擢拔为工部左侍郎,官居从二品,比他在崇祯初年担任的顺天府尹不知高了多少级。天上掉馅饼,刘宗周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崇祯太难伺候,换官就像走马灯,往往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卷铺盖走人。而且,崇祯的厉害,刘宗周很早之前就领教过。
那时,崇祯刚即位,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把就搞掂魏忠贤,很有一番明君气象。在老家讲学的东林党人刘宗周看到了光明,巴巴地来到京城,却只做了一年顺天府尹。他说皇上咱要学习尧舜好榜样,崇祯认为你这个老头子真酸腐,老远就捂鼻子;崇祯求治心切,想让大家拿出具体方案,解决人才、饷粮、流寇、边患等实际问题,刘宗周又认为皇上你太急功近利……如此不解风情,早惹得崇祯不耐烦;又加上他耿直敢言,不免得罪一帮官吏。看看情形不对,他干脆告病归里,回乡讲学了。
时隔将近十年,崇祯又想起了他。
其时,朝廷局势严峻:内有起义军如火如荼、朝廷党争不断,外有清人虎视眈眈,任崇祯怎样“宵衣旰食,夕惕朝乾”,也挡不住明朝江河日下。政局像一盘无解的残局,关键时刻,崇祯想到了刘宗周:此前,他与自己意见不合,匆匆而归,自己还没有领教其妙处;如今,死马当作活马医,或许他是棋眼也未可知?
皇帝厚爱,刘宗周自是感戴,一激动便忘了前车之鉴,掏心掏肺,又给崇祯推销“慎独”。慎独是儒家老祖宗的经典内功,刘宗周将它发扬光大,要崇祯通过内省提高修养,扶将倾大厦,挽既倒狂澜。
崇祯这厢急吼吼地等救兵,刘宗周却一个劲地掉书袋、卖关子。崇祯要发火,想想还得秀胸襟,于是忍了下来。刘宗周仍一个劲地上疏,不仅唠叨,还把皇帝批了一顿。崇祯想法办刘宗周,又觉得如此倒成全了他的忠臣之名,自己则不免要落骂名,想来想去,还是放过他了。
之后,内阁走马灯似地换,刘宗周清正敢言,很有威望,被推举为阁员,但崇祯并没有起用他:刘宗周两次出仕都很迂腐,成绩乏善可陈。清正刚直当不了饭吃,把明朝这个烂摊子收拾好了才是王道。
刘宗周的同乡也来拍砖:刘宗周道学有余,才干不足。此话真假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和崇祯的感觉很吻合:连同乡都如此评价他,可见朕的判断没错。
于是刘宗周被迫返乡。途中,他继续上疏,批评朝廷赏罚不明、任用非人,点名指出要首辅负领导责任。这奏疏打击面太广,不仅得罪了首辅等权贵,还捎带着把皇帝也骂了。这样一来,不用权贵唱白脸,崇祯老实不客气地将他贬为庶民:朕已经给足你面子,是你自己一根筋到底,怨不得别人。
从棋子到弃子,政治斗争翻云覆雨,好在刘宗周经历过万历朝、天启朝的党争,也算有免疫力。他给自己排解:做不了名臣,就回乡做名儒吧,纸上人生,照样可以精彩!
备胎
刘宗周是浙江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他是遗腹子,家贫如洗,只得随母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浙东有名的硕儒,却命运不济,屡试不第,做不了官,只好退而求其次,做官员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对外孙,外祖父自然是怜爱的,这怜爱中也带有一点自怜:把衣钵传给刘宗周,让他代自己修齐治平去。
问题来了:外祖父教书教得是好,但为他人作嫁衣,心中不免有冷气;且其教书追求稳妥,中规中矩,不免有暮气。刘宗周从小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沾上这冷、暮二气,小小年纪便老气横秋,若不是17岁时遇到了另一位恩师,只怕他要重蹈外祖父的覆辙,老死乡野,做一个教书先生了。
恩师阳光硬朗,对应试教育很有研究,见刘宗周剑走偏锋,修的是古墓派的阴冷功夫,便量体裁衣,为他制订了一套纯阳内功的学习方案:以《左传》《史记》诸子之书为教材,训练其灵动之势、跌宕之意、纵横之术,从气势、局势、技术层面着力打造新人才。
刘宗周很聪明,这套路数,他琢磨三个月就搞定了。恩师看他的文章大喜:这学生太聪明了,孺子可教也。刘宗周又把文章拿给外祖父看,哪知外祖父看了勃然大怒――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被洗脑了。外祖父要他立刻改过来,但恩师坚决不允许。
两位师长开战,刘宗周心里很不安。天地君亲师,师长至亲,都是为自己好,谁也不能得罪。这就需要艺术。
这个不难,刘宗周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凡作业、考试,刘宗周必做双份,一份温柔敦厚,交给外祖父;一份汪洋恣肆,交给恩师。自己虽费心,但外祖父安心,恩师放心,自己也可以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举成名。
果然,24岁时,刘宗周就中了进士。少年得志,固然得益于两位老师的精心培养,更得力于刘宗周自己备胎有术:一题两,做,阴阳互补,打通了仁督二脉,锻造出一种浑厚精纯的新内功,他这才成了人生赢家。
夹缝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24岁的刘宗周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考中进士,母亲病逝。他是遗腹子,母亲就是他的天,子欲养而亲不待,让他情何以堪?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他宁可不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