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子两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师生互动,板书等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2.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孟子与《孟子》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3.初读课文
1.了解预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情况
正音:“夫”,fú,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谷子与“栗”区别
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利于作战的人心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词语
之:的城:内城郭:外城环:围绕,包围(1)而: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2)之: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而:但是,却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四面包围攻打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的条件,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呀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词语
夫(fu):助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必:一定者:指“得天时”这种情况矣:语气助词,表肯定然而:虽然这样,但是是:这也:表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也并非不精良,粮食供给也非不充足,但是人们却弃城而逃,是因为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人心团结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词语
非:不是也:表判断池:护城河兵:兵器革:皮革,指甲胄坚:坚固利:锋利,锐利粟:粮食委:放弃而:连词,前后是承接关系去:离开,逃走之:代这座城池
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课件.pptx VIP
- 生物圈+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025年护士资格肿瘤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