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ppt

培训课件--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思考题 11.简述百会、晴明、听宫、风府、天突等头颈部腧穴的操作? 12.简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的处理和预防? 13.简述针后异常感、针穴疼痛、针刺出血和皮下血肿的处理与预防? 14.简述针刺引起气胸、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 晕针 3.处理:停止针刺,平卧,放低头部,松解衣带,保暖。 轻症:休息并喂饲糖水、温开水后可恢复; 重病:按压人中、素髎、内关等穴。并及时开放静脉,补液升压; 昏仆者:升压、强心;改善微循环;吸氧。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 晕针 4.预防: (1)初诊者畏针,耐心解释消除恐惧。 (2)劳累者休息,饥饿者进食后治疗,汗吐下或大出血后暂时不作针刺治疗。 (3)初诊者选卧位,选穴宜少,手法宜轻。 (4)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 (5)注意观察表情,及时处理晕针先兆。 * 二、滞针 针刺过程中发生针下滞涩、行针困难现象。 (一)表现 行针时或留针后,针下滞涩,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到困难,病人感到疼痛。 (二)原因 1)病人紧张,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2)医生行针手法太强,或持续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3)留针时间过长,由于体位不自觉移动或因病痛造成肌肉痉挛。 * 滞针 (三)处理 1.消除紧张情绪,使局部肌肉放松。 2.局部循按或弹击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 3.因单向捻转造成的,反向捻回。 (四)预防 1.对精神紧张者,针前做好解释工作。 2.行针手法不要太强,不要单向捻转。 * 三、弯针 针身在病人体内形成弯曲。 (一)表现:针柄改变了刺入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出针均感到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 (二)弯针-原因 1)医生:进针手法过强过猛;或电针电流量突然增大,肌肉产生强烈收缩;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2)病人:在针刺或留针过程中移动体位,或针柄受到外力碰撞。 * (三)弯针-处理 1.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 2.弯曲较大,顺着将针退出。 3.针身多处弯曲者,沿针柄倾斜的方向,顺势分段退出。 4.因体位改变造成弯针者,恢复原来的体位。 △切忌强行拔针。 * (四)弯针-预防 1.医生的手法要熟练、轻巧,不要过猛过快操作。 2.患者体位舒适,留针时不得移动体位。 3.注意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受外物碰撞。 * 四、折针 针身折断,残留于所刺的腧穴内。 (一)表现: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断裂,断端部分针身露在皮肤上面,或断端全部陷没于皮肤之下。 * (二)折针-原因 1)针具质量差,针身或针根有损伤、锈蚀、裂痕; 2)手法过猛过强,使局部肌肉强烈收缩; 3)留针时病人改变体位,或针柄受到外力碰撞; 4)滞针、弯针未及时处理。 * (三)折针-处理 1.嘱患者镇静,保持原体位,防止残端内陷。 2.残端部分显露,用镊子取出。 3.残端与皮肤相平,用手挤压针孔两旁,促使残端显露后取出。 4.若断针较长,在皮下或在前臂、小腿下部、可揉按针孔,促使针尖从对侧冒出后取出。 5.无法取出者,X线定位下手术取出。 * (四)折针-预防 1.针前检查针具,剔除有成角弯、裂痕、锈蚀的针具。 2.手法宜轻,不可过猛过强;使用电针时勿突然增强电流量。 3.留针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保护针柄免受外力碰撞。 4.操作时针身留2~3分于皮外。5.及时处理滞针、弯针。 * 五、针后异常感 指出针后患者遗留酸痛、沉重、麻胀等不适感觉,又叫针刺后遗感。 原因:针刺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或体位不适,或患者对针刺过于敏感。 处理:①能耐受者,可不必处理;②胀痛难忍者,可局部按柔、沿经循按、热敷等。 预防:①针刺手法不宜过重,留针时间不宜过长;②出针后可作局部按柔,循经按摩。 * 六、出血和皮下血肿 出血,指针后针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1.表现:出针后针孔出血,继之局部青紫、肿胀、疼痛。 2.原因:针刺时损伤小血管,特别是针尖带钩时;个别患者经常出血,与凝血机制障碍有关。 * 出血和皮下血肿 3.处理:①针孔出血者,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②内出血青紫肿胀明显,先作冷敷止血,24h后再作热敷以消散瘀血。 4.预防:①针具要经常检修,消除针尖钩曲;②熟悉穴位局解,手法熟练轻巧,避免刺伤小血管(眼区穴更须注意);③经常出现血肿者,应作血液学检查。属血液病者改用灸法。 * 七、针穴疼痛 指进针、行针、留针时,针刺部位出现的疼痛现象。 1.原因:①针尖带钩;②针刺手法不熟练:不能一次透皮进针;操作机械,不自然;行针手法过重,针刺及骨骼、血管、肌腱等;③进针时患者体位移动;或留针时针柄受外力碰撞。 * 针穴疼痛 2.处理:①仔细检查针具,针尖带钩者剔除不用;②熟悉穴位局部解剖,防止刺及骨骼、肌腱、血管;③平时加强练针,进针时一次透皮;行针时操作熟练,手法轻重适度;④选择适合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