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霉菌毒素的危害与解决措施.ppt

培训课件--霉菌毒素的危害与解决措施.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 3、T-2 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呕吐毒素(DON) 3.1 危害特点 谷物及其加工副产品特别是霉玉米是此类毒素主要来源。 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可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 具有使动物呕吐的作用。 动物接触此类毒素或产毒菌株的培养物,可引起局部皮肤刺激、炎症甚至坏死。 (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 4.2 相关国家标准 4.2.1 呕吐毒素的允许量(GB 13078.3-2007 ) 猪、犊牛、泌乳期动物配合饲料: ≤1 mg/kg 家禽、牛配合饲料 :≤5 mg/kg 4.2.2 T-2毒素的允许量(GB 21693-2008 ) 猪、禽配合饲料 : ≤1 mg/kg (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 4、赭曲霉素 主要由青霉菌、曲霉菌产生 易感动物:猪、家禽 靶器官:肾脏 主要毒性作用:抑制蛋白质合成 危害:增重减少、生产性能下降; 其他症状:腹泻、饮水量增加、多尿、脱水等 产蛋下降,破蛋增多;肾脏肿大,尿酸盐分泌增多;腺胃肌胃受影响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 的致病作用及对免疫作用影响的比较? 三、霉菌毒素的解决措施 (一)霉菌毒素的预防 1. 控制水分 控制饲料绝对水分(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糠麸类、甘薯干、木薯干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等的含水量应不超过12%) 饲料存储环境的湿度 防止寄生虫、昆虫污染 (一)饲料防霉 2. 使用防霉剂 目前普遍使用的防霉剂为有机酸(丙酸,山梨酸,苯 丙酸,胆氢醋酸,富马酸等)及其盐类。 3、抗霉育种 目前国外在花生抗霉育种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 4、其它 辐射处理 低温储藏 低氧储藏 霉菌数量与产生毒素量的关系 霉菌毒素污染现状 FAO国际粮农组织报道: 全球25%的谷物受到污染。 中国饲料检测中心报道: 1、我国玉米、麸皮、饲料霉菌毒素检出率100%; 2、玉米、麸皮、饲料霉菌毒素超标率90%; 3、主要检出的霉菌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T-2/DAS毒素(单端孢霉烯族)、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目测法、 薄层色谱法(T LC)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 、 酶联免疫法(E LISA) 、 放射免疫法(KIA)及气相色谱法等。 快速试纸检测法 (二)霉菌毒素脱毒处理 常用的脱毒方法 1、物理脱毒 2、化学脱毒法 3、吸附剂法 4、生物转化脱毒剂 1、物理脱毒法 物理脱毒主要包括挑选霉粒、水洗法、晾晒法、辐射法等。这些方法耗时耗力,且水洗法对于难溶解于水的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杂交曲霉毒素等效果不理想,需反复搓洗或粉碎水洗除毒。因此,这些方法主要针对农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应用。目前此法已普遍使用 2、化学脱毒法 化学脱毒主要包括:氨水去毒法、碱煮去毒法。化学脱毒法效果较好,但有一定的腐蚀性,也不适用于大批量的饲料原料。 3、吸附剂法 为了减少损失, 很多学者采用一些物质作为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来处理霉变饲料, 即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物质, 使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 直接排出体外。这是目前应用较广,较为成熟、经济可行的一种毒素脱毒方法。 3、吸附剂法 1)无机吸附剂 活性碳 硅铝酸盐:是以蒙脱石、沸石、膨润土为主的一大类天然矿物质吸附材料,吸附质离子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聚集到吸附剂表面上 硅酸盐进入胃肠后,还可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性覆盖膜,并与黏液糖蛋白结合,改善消化道黏膜的修复能力,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阻止有害毒素、细菌、病毒进入血液,并连同所固定的攻击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除体外。 霉可脱、 脱霉霸、 驱霉素 3、吸附剂法 2)有机吸附剂 目前主要是酵母细胞壁、甘露聚糖、葡甘聚糖及其衍生物等。 有机吸附剂对不同霉菌毒素的吸附率 霉菌毒素 吸附效率 (%) 总的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85.23 玉米赤霉烯酮 Zeralenone 66.66 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 (呕吐毒素)DON 12.58 赭曲霉毒素 Ochratoxin 12.49 桔霉素 Citrinin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