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X2=4.0431,P=0.0444 治疗组30例:一清胶囊+射频止血+基础治疗 对照组300例:射频止血+基础治疗 冯 旭,黄志纯,顾建兴,等.鼻内镜下顽固性鼻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1):2264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蒋丽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2,24(9) P<0.05 治疗组60例:一清胶囊+先锋Ⅵ静滴 对照组30例:先锋Ⅵ静滴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康弘一清治疗肛肠科疾病药理研究 抗菌作用 抗炎作用 止血作用 通便作用 抗过敏作用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痔疮 肛裂 便秘 直肠出血 肛门瘙痒症 皮肤科适应症 银屑病、玫瑰糠疹 痤疮(青春痘) 紫癜(皮下出血)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痤疮 一清胶囊联合盐酸多西环素胶囊治疗痤疮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5)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过敏性紫癜 一清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一清胶囊在眼科的应用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虹膜睫状体炎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麦粒肿(皮脂腺/睑板腺炎) 一清胶囊临床应用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身热烦躁 咽喉肿痛 目赤口疮 牙龈肿痛 大便秘结 小 结 基础研究 中药 主要成分 抗炎 抗过敏 抗病原 微生物 解热 促PLT聚集缩 短凝血时间 粘膜 保护 免疫 调节 泻下 大黄 大黄酸、 大黄素、 蒽醌衍生物 + + + + + + + 黄芩 黄芩苷、 黄酮 + + + + + + 黄连 盐酸小檗碱 + + + + + 黄连碱 王浴生,邓文龙等主编,《中药药理与应用》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 理 研 究 * 谢 谢 * * 出自伤寒论,五泻心汤、八泻心汤 * * 相传为朝伊尹所创,后世又称其为“伊尹三黄泻心汤 ”伊尹是《汤液经法》的作者,也是方药学之鼻祖。但在《汤液经法》中,“三黄泻心汤”称“火齐汤”,为“火齐门”之主方。诸家认为《金匮要略》所载泻心汤与《伤寒论》之大黄黄连泻心汤药物组成一致,但药量有别。而明代施沛《祖剂》记载《金匮要略》所述泻心汤为“伊尹三黄汤”。清代医家张璐亦指出:“伊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要略》名为泻心汤。”许占民指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淳于意所用‘火齐汤’即泻心汤,可治疗涌疝; }z}。刘渡舟也同意此观点。但泻心汤最早出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其方名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若上述观点成立,那么此方出处就要上溯到殷商时代,最晚也在西汉。 一治涌疝:涌疝热证也,热结而大小便不通,下无出路而上涌。(火热内结,大小便不通) * * 在明朝嘉靖年间,李时珍大约二十岁的时候,得了咳嗽,一直没有治好。到了夏天,病情进一步发展,咳嗽吐痰,发热不退,皮肤好像火燎一样,口渴不已,先后吃过具有解表润肺、清热化痰等功效的草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病情越来越重 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想起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的治病经验:治疗咳嗽身如火燎,烦渴多饮,白天病重的肺热病人,单用一味黄芩煎服有效。 于是连忙取来一两黄芩煎汤,让李时珍一次喝下。第二天,果然身热退去,咳嗽痰多等症状也明显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便康复如常。 * * * * 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组成,主治胃热气滞之热痞。心下痞,按之濡,说明此痞是无形邪气奎滞之气痞。关脉侯中焦,浮主阳热,说明本证系无形邪热奎聚心下,致气机痞塞,乃热痞之证。伤寒表证,下汗失序,必致表邪化热内陷,结于心下,滞塞气机,形成热痞,故见心下痞。治疗此种热痞,用大黄黄连苦寒直折,清泻邪热,则痞证自除。《金医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癖血病》记载:“心气不足(定),吐血、蛆血,泻心汤主之”。吐血与蛆血既是出血部位的不同,也有出血多少的差异,并称则概指一切出血,其病机为心火亢盛,血热妄行(心气不定),往往来势急骤,病情凶险。针对这一病机,治宜泻心止血,方用泻心汤。 * * *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据《本草纲目》记载: 在明朝嘉靖年间,李时珍大约二十岁的时候,得了咳嗽,一直没有治好。到了夏天,病情进一步发展,咳嗽吐痰,发热不退,皮肤好像火燎一样,口渴不已,先后吃过具有解表润肺、清热化痰等功效的草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病情越来越重 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想起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的治病经验:治疗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