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蒙馬特遺書》中的「忠誠」探討邱妙津的愛情觀
從《蒙馬特遺書》中的「忠誠」探討邱妙津的愛情觀
許恩恩(
摘要
邱妙津為台灣九0年代重要的同志文學作家,其遺作《蒙馬特遺書》是一本自傳性的小說,格式為書信體,表現出作者邱妙津對愛情的堅持與執著。此書含有豐富的「忠誠」意象,包括直接使用「忠誠」字眼以及內容體現出「忠誠」意象的部分,本論文將忠誠的面向分為「世俗」與「非世俗」兩種,並以書中被邱妙津提及的人,探討她對於不同角色地位的相處態度,最後以邱妙津及其戀人為主軸,從文字描述分析邱妙津愛情觀的建立,並以忠誠意象連結。邱妙津情感的熱烈,以及對愛情生活的態度,造成情侶之間無法磨合。邱妙津認為人應該具有行為與意識的一致性,卻在與戀人互動中產生矛盾,戀人的背叛,對邱妙津而言是愛情關係的失敗,也是她所信任的人性的破滅,最終選擇留下此書,以創作與生命的結束作為寬恕他人的象徵,也成了表現她愛情理想的重要著作。
目次:
一、前言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三)作者及文本介紹
二、文本中的「忠誠」意象
(一)直接提及「忠誠」
(二)間接提及「忠誠」
三、人際互動與情感流動
(一)小詠
(二)輕津
(三)Laurance
四、忠誠與愛情觀的建立
(一)世俗的忠誠
(二)非世俗的忠誠
五、結論
關鍵詞:《蒙馬特遺書》、忠誠、邱妙津、同志文學
一、前言
此處分為: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方法與限制、作者及文本介紹等三部份來說明。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蒙馬特遺書》為台灣同志文學重要作品,而作者邱妙津在寫完這本書後於巴黎自殺身亡,更替此書增添了傳奇性,她的一生與愛情成了讀者討論的話題。身為她的讀者,常被她的作品所感動,會對她在書中敘述的情感作想像和揣測,也因為她完成《蒙馬特遺書》後自殺,使我對她書中提及愛情部分更有興趣。
印刻新版《蒙馬特遺書》的文案上引述了書中的兩句話:「她並非天性不忠,我也並非天性忠誠」,而邱妙津在給「絮」的信件中也曾提及「忠誠」與「背叛」,可見其為相當重要的主題,多次在書中提及「絮」對她的背叛,則呼應了「她也並非天性不忠」;邱妙津的人生以及她所經歷的愛情,成就她的藝術與文學,故以《蒙馬特遺書》中的「忠誠」為引,探討邱妙津的愛情觀。
(二)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論文以《蒙馬特遺書》為研究文本,2006年由印刻出版(收錄1996年聯合文學版本未收錄的第十五書、第十九書),由於本書為邱妙津經歷愛情遽變後在密集的時間內完成的作品,也是她最後一本作品,此書之於她的生命意義重大,故本論文以此書為主要探討對象,未將邱妙津其他作品納入討論,且僅以邱妙津對「忠誠」的認同探討她的愛情觀,未探討其他因素。
在文本詮釋上,如同西方詮釋學所言有「作者中心論」、「讀者中心論」以及「文本中心論」等以各角度來看待文本,由此基礎來了解邱妙津《蒙馬特遺書》:一、「它究竟說什麼?」──包含定義、名詞義界。二、「它想要說什麼?」──包含時代與思想背景的探討。三、「它能夠說什麼?」──文字能表現到什麼程度?四、「它應該說什麼?」──面對資料,研究者如何選擇與判讀?由此分析與邱妙津對「忠誠」的認同程度。至於關於論點的提煉與論題的推演,則是運用演繹與歸納法。
本論文共有五章節,第一章前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和作者與文本介紹。第二章分析文本中的「忠誠」意象,分別敘述文本當中直接提及與間接提及忠誠的部份。第三章為分析邱妙津的人際互動與情感流動,分別將見證者「小詠」、核心人物「絮」與其他人物個別討論。第四章為忠誠與愛情觀的建立,以世俗與非世俗的忠誠兩個面相,並透過她與絮的互動,建立起她的愛情觀。第五章為結論。
(三)作者及文本介紹
邱妙津生於一九六九年,畢業於台大心理系,留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臨床組,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巴黎自殺身亡,得年廿六歲。
邱妙津早期的文學作品風格充滿實驗性,帶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和許多指涉同性戀的象徵,而後的長篇小說《鱷魚手記》和《蒙馬特遺書》皆被認為是自傳體小說,直至二00七年出版的《邱妙津日記》,邱妙津的文學總是與她個人經驗息息相關;她善於描寫細膩的情緒和情感,文字中常見她對於自我認同的衝突,以及同性戀身分的矛盾,除了書中用語成為台灣女同志衍用的稱號,邱妙津的作品也被視為同志文學的經典。
曾以〈囚徒〉獲得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並以〈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除了寫作,也在輔導中心擔任過志工,在雜誌社擔任記者期間拍攝影片《鬼的狂歡》。辭世後《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以及《邱妙津日記》相繼出版,其中長篇小說《鱷魚手記》受到眾多讀者迴響,而關於她作品的學術研究也接連出現,以台灣女同志文學而言,邱妙津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蒙馬特遺書》為邱妙津遺作,普遍被認為是自傳色彩濃厚的小說,在邱妙津的日記中曾提到,與戀人「絮」分開後,共同豢養的寵物「兔兔」的死亡,兩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