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_劳动就业相关案例
劳动就业相关事例 事例一 大学生打工维权难题破解 9月,暑假后的大学生又纷纷回到了熟悉的校园。然而,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大三学生金喜梁,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今年暑假,为减轻家庭负担,金喜梁前往武昌一家家具厂打工,在修补被冰雹打破的塑料瓦时,不慎从5米高的塑料顶棚上坠落,抢救后被诊断为脑死亡。随之而来的是金家父母的无尽悲痛,维持儿子生命的巨额医药费,以及因金喜梁短期打工未与雇主签合同而留下的扯不清的赔偿纠纷。 金喜梁工伤一事,也许只是一件令人心痛的偶发案例,然而,这一个案背后透露出的,却是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现实。 权益屡受侵害 今年7月下旬,武汉3所高校200名大学生,分乘6辆大巴抵达深圳,经一中介公司介绍,欲进一家化妆品厂打工。但当学生们拎着行李在龙岗区坪山街道下车后,却发现该中介公司并未按原定协议全部安排好同学们的工作,50名学生流浪街头,部分学生甚至无钱回家。事后中介公司拒不退还中介费。 同是今年7月,四川德阳一名大一女生打算在暑假做家教,却不幸遭绑架,最后被杀害并抛尸江中。 还是今年暑假,湖北某高校学生小伟,在广东东莞市斗星电子厂打工期间,右手中指和无名指不小心被注塑机压成了肉泥。虽然及时到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但这位风华正茂的女子握笔的那只手,却永远失去了两根手指。 大学生打工,主要目的是勤工俭学和增加工作经验,这对减轻大学生家庭负担、实现大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素质都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上少数机构却利用大学生渴望求职的心理,侵害打工学生的权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维权无法可依 “由于在校大学生缺乏文凭、缺经验,假期打工时间短,打工单位也不固定,用人单位一般不愿与他们签订用工合同,这给他们维权带来了隐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劳动保障专业教授刘恒庆说。 刘恒庆分析说,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当打工遭遇侵权时,不少学生没有保留证据,或者怕丢面子,往往不了了之,打工维权难,大学生自身缺乏维权意识是原因之一。 然而,大学生打工维权难的要害,还在于大学生假期打工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在维权上无法可依。劳动部与1995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309号)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既然不需签订劳动合同,大学生打工便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湖北省劳动就业治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暑假都有一些受骗大学生想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讨个说法,然而,劳动保障部门往往有心无力。 “学生暑假打工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内,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只能适用民法。根据民法“谁伤害谁赔偿”的原则,雇用方是否承担责任要由法院判决。”刘恒庆说“然而,这样使得成本高,进度慢,效益低,对大学生来说很不划算。” 建议:大学生首先要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主体,在选择职业时要避免做高危工作,在打工前要事先对用人单位有个全面了解,如有无营业执照、有无固定办公场所、经营状况如何等,尽量选择一些信誉佳、实力强的大企业、大公司,在面试时不要轻易交纳任何抵押金和保证金,不要抵押自己的证件。 同时,打工大学生在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向劳动部门、工商部门、公安、法院及有关职能部门投诉,也可通过媒体将不法企业曝光,善用社会舆论来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事例二 三方协议并非劳动合同 案例 小刘毕业前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了5年的服务期限。 毕业后,小刘按照约定入职该公司。此后,公司长期不与小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经过交涉,公司答复小刘说已经签订《就业协议书》了,就没有必要再签订劳动合同了。 小刘不服,提起仲裁申请,要求该公司支付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小刘的申诉请求。 维权提示 劳动合同的签订时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首先,大家应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和自己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期限、工时制等主要条款;其次,要避免在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否则,一旦用人单位改变签订的条件并且将不利条件写入劳动合同中以后,劳动者就处于不利地位了。另外,大家要注意劳动合同有其最基本的构成要件,用人单位不能以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入职登记表等为理由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事例三 劳动合同条款要合法 小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