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鹮:水田边的大鸟.doc
朱鹮:水田边的大鸟
朱,国际极危级、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是亚洲东部的特有物种,在中国分布尤为广泛。现在,野生朱只在秦岭南麓的陕西洋县可以见到。
朱属鹳形目、科、朱属、朱种,白里透红的羽毛是它与其他鸟类的最大区别,被人们视为吉祥鸟、神鸟。朱体长540毫米~600毫米,咀长而向下弯曲,黑褐色,咀尖红色,跗红色。头前部裸出呈鲜红色,头后部着丝状冠羽,繁殖期呈黑色,沿至颈背部,4月~6月色染最深。夏羽则由黑色变为灰褐色,肩羽灰褐色,下体污白色,翅膀下方在阳光映照下呈显橙红色,冬羽灰白色。
朱生存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水田(天然湿地)、大树、人户,这三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水田(天然湿地)是朱觅食的主要场所,大树是朱营巢、繁殖和栖息的基本条件,靠近人户的营巢可以减少猛禽等天敌的威胁。
近些年,朱活动区内的水田及其他湿地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恢复。
朱巢树一般选择活动区内较大的树木,树龄大都在20年~30年以上。观察发现,朱还会在百年以上大树上营巢。朱选择的营巢树种主要有青冈树、马尾松、油松、杨树、银杏5种。朱活动区所涉及的停歇树种有柿树、臭椿树、合欢树、杨树、科树、槐树、马尾松、青冈树、苦楝树9种。朱无论是营巢树,还是停歇树,一般都选在周围山林中比较大、利于出入飞翔、阳光及视野开阔无遮挡的林缘大树。
朱的营巢树、停歇树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当地自然形成的坟墓地。因为坟墓地内人们都有栽植树的风俗习惯,同时,大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一般不砍伐。当地人认为坟墓地的树木越大越古老,越能说明该墓地的历史古老,风水越好。所以,当地群众珍爱坟墓地山林树木的传统意识,为朱的稳定活动及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朱活动环境的稳定程度与活动的安全性关系密切。观察发现,无论是朱的营巢地,还是夜宿地,一旦出现环境干扰或受惊现象,朱便自动弃巢迁入它处。这也是朱活动分布规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朱属于一夫一妻制,2岁性成熟。野外观察发现,三岔河巢区的1对朱从1984年开始营巢繁殖至2007年仍在继续参与繁殖,有效繁殖年龄达 24年之久,可以推测它的实际年龄在26年以上。自然状态下朱的有效繁殖年龄的准确时间目前还在继续研究中。据有关资料介绍,朱最长寿命可活30年~40年。朱一旦配对,如无异常现象,配对十分稳定。若其中任意一只如遇不测,中途死亡,另一只则终身守制,不再另择偶配对。这就是人们常以朱的配对关系,比喻爱情的忠贞。
朱的活动周期分为繁殖期(3月~6月)、游荡期(7月~11月)、越冬期(12月~次年1月)。游荡期一结束,即从11月下旬开始,当年的繁殖亲鸟相继返回原巢区活动,并为来年的再度繁殖做准备。而当年繁殖出的幼鸟,离开亲鸟重新开辟新的活动环境。朱在自然状态下,1年繁殖1窝,1窝产卵1枚~3枚,偶见4枚。朱繁殖成功率随其产卵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自然状态下以1窝3枚卵的繁殖成功率为最高。正常情况下,朱做巢需10天~15天时间,最快时间为7天~8天。朱的孵化期为28天,育雏期38天~45天。无论卧巢孵卵还是育雏,雌雄鸟轮换进行。朱幼鸟离巢后,幼鸟在亲鸟的带领下,在巢区内要经过觅食方式、飞翔能力、防御天敌等生活技能的锻炼适应,进行半个多月时间之后才跟随亲鸟离开巢区,向低山、平川一带小范围迁移活动,故出现了一年一度朱的第二个生态周期,即游荡期。
朱发生迁移的根本原因,是朱觅食地环境发生变化所致——主要是巢区觅食所依赖的水田秧苗生长旺盛,朱难以下田觅食。为寻找新的觅食地环境,朱有一年一度的自然迁移,并于月7月~11月期间开始游荡活动。此期间原巢区少见有朱活动。11月下旬,当年参加繁殖的成鸟再一次返回原巢区越冬,繁殖的幼鸟一般不回原巢区,而是离开亲鸟选择新环境活动,并为以后性成熟、参加繁殖巢区环境选定做准备。
随着朱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朱年周期性活动习性除繁殖期、游荡期为主要生态周期,越冬期的生态周期概念几乎不明显。朱的日活动节律为早出晚归。每天总是迎着朝霞离巢,送去晚霞归巢,宿于夜宿地的大树上。繁殖期亲鸟则宿于营巢树上。
野生朱主食泥鳅,兼食小鱼、小虾、小蟮鱼、小青蛙、小螃蟹和蝗虫类。繁殖期主要觅食环境是冬水田,其次是小河沟旁边的天然湿地。游荡期主要觅食于河流、池塘、水库边缘的自然湿地中,8月~9月,朱主要在水库旁边及河流周边的豆科农作物种植的旱地内觅食蝗虫类食物。人工饲养环境下,朱以泥鳅、条形小鱼、牛肉为主要食物。为最大限度满足朱食物的需求量,在朱繁殖期和游荡期集群活动所涉及的觅食地,包括冬水田中,进行适时的人工投食(泥鳅),并进行投食点的全天候监护,以保证投放食物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加大了天然湿地的管护力度,游荡期尤其如此。
朱的季节性迁移,构成了朱活动的基本规律。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