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必修一历史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VIP

[中学联盟]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必修一历史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安徽省潜山县三环高级中学高中必修一历史导学案: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习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来源:学.科.网] 与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识记 理解 运用 至高无上 的皇权 “始皇帝”的来历及特点(皇帝神圣;皇权至上) 联系现实,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中至今仍有显著作用的措施,培养学生将古今史实类比的能力。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问题探究 情景设置 概括阐释 论从史出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 较为完备的 中央官制度 三公九卿制 的职能特点 郡县制的 全面推行 郡县制的职能;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特点及实质 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经济及消极作用 自主学习 一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西周灭亡: 2东周建立:时间: 都城: 3春秋争霸 (1)背景: (2)目的: 4战国兼并:(1)措施: (2)目的: 5秦朝统一(1)条件: (2)经过: (3)结果: (4)意义: 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管制 1皇帝制度 创立: 权力: 特征: 2中央官制 官职 职权 中心 影响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从秦朝的中央管制中你可以总结出那些特点? 3朝议制度 含义 作用 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 2推行 3内容(1)行政区划 (2)地方行政机构:职位 职责 4特点: 5作用: 6作用,影响: 补充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结合第10页“历史纵横”思考)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上:焚书坑儒,以法为教,思想专制 4文化上: 5军事上: 概念理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 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九卿” 卫尉: 皇宫保卫 郎中令: 宫廷警卫 太仆: 宫廷车马 廷尉: 司法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 奉常: 宗庙礼仪 宗正: 皇室内部事务 少府: 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 治粟内史: 全国财政税收 课外拓展 秦朝统一后,颁布秦律。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后来居上,跃居七国之首。秦朝制定秦律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秦律集中体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但秦朝的秦始皇父子片面地强调了法家学说中严刑重典的一面,忽视了“赏罚并用”“刑当无多”的重要内容。是秦法学思想走向极端的结果,是秦灭亡的原因之一。 焚书坑儒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 还是“师今” 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鲸刑并罚苦役四年;(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3)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