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苗族音乐之娇阿依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苗族音乐之娇阿依 文管班 李小念 苗族芦笙 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木叶 在我国中南、西南清澈的江河两岸,在云、贵高原的山间小路上,经常可以听到一阵阵高亢、悠扬的乐声,这是聪颖的少数民族人民,利用一种叶面光滑、具有韧性的椭圆形树叶,通过各种吹奏技巧而发出的清脆、明亮的乐音,就像是多才多艺的山歌手在欢乐地歌唱。木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乐器,深受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树叶虽小,音色优美,音乐动人,独具风采。 。    萧笛 笛和箫,是苗族青年自制的管乐器,除将其与二胡配对演奏唢呐谱子之外,更主要的是年轻后生们用作串月逗谷骂(意为逗姑娘)的传情乐器。每逢丧葬或喜庆以及平时走亲串戚,苗族青年则会互相邀约,带上自制的笛或箫,到有姑娘的寨边、树下、路口,吹起一首首动听悦耳的夜笛晚箫,传递情思,邀请姑娘相会。当姑娘们听到那悠扬欢快、婉转悦耳的笛箫调,即会互相邀约,朝着笛声的方向走去。 N词解释 娇阿依是什么? “娇阿依”按当地苗语理解,“娇”代表漂亮、心仪的姑娘,“阿依”指美好和幸福,和起来又是曲牌,又是指代美女,曲牌时一般由6人或8人分组对唱。 娇阿依发现 几百年来,“娇阿依”就似含羞的处女,藏在深闺人未识。所幸的是我们县文化馆副馆长廖元德在一次偶然的采风中发现了她,并为之震撼。于是他付出二十多年的心血开始系统的收集、研究、整理,被重庆迅速列为文化精品。 娇阿依的所在地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腹地,间于大娄山和武陵山褶皱地带,全县苗族人口近2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七还多,是我国苗族人口大县。 彭水多山多沟壑,千里乌江穿肠而过,源远流长的滋润着这方水土。幽幽美人山静若处子,孕育了这里婀娜多姿的民俗文化,娇阿依就是这里的一颗闪耀的星星,幽幽的鞍子苗寨,蜿蜒的阿依河与绝美的娇阿依融为一体。 娇阿依的起源 早在唐代时已有记载,唐代诗人许棠在《寄黔南李校书》诗中有“俗土尚巴歌”句。北宋时,谪居彭水的黄庭坚,不仅在反映黔州士女生活的《木兰花令》中有“竹枝歌罢移船就”句,其他作品中有“递歌彭水”、“道尽黔南,醉舞茵歌袂”,“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等句,还在书信中说,黔州有“善音者”能将他的词即席“试歌”,还说黔州的“乐籍, 皆胜渝沪,微有成都之风”, 反映了宋代彭水音乐之 普及。乐器之多样,甚 至还有歌楼的建筑。 娇阿依的目的 在彭水的苗族历史上,苗民经过了几次大规模的“赶苗拓业”,生活苦不堪言,倍受磨难。在那样的社会现实里,苗族青年男女是不可能有自由的爱情。然而渴望爱情的思想就像草籽,终究会坚韧地破土而出。于是在劳动之于,相互爱慕的男女青年就会挖空心思的寻找点滴机会用歌声传递爱的信息。他们即景编词,即情赋曲,源源不断的从心里淌出来,汇成山歌的海洋,从这山飘向那山,从这沟飞向那沟。他们以山歌为媒,经过几次对歌后,心与心终于悄悄的融合在一起,但是这往往也是一对鸳鸯苦命的开始。 娇阿依的形式 有歌颂“自为媒来自许婚”的:“金竹打水细细飞,江边洗衣不用捶。细石磨刀不用水,我俩结交不用媒。” 有反映青年男女初相识的:“麻雀喜欢打烂蛋,初次相交心不安。心中犹如打战鼓,脸上好象火燃烧。” 有表达男青年对女青年的爱慕之情的:“一爱姐的好眉毛,眉毛弯弯一脸笑,像那月亮云中飘;二爱姐的好头发,梳子梳来篦子刮,梳起盘龙插金花;三爱姐的好双手,恰似荷塘出水藕,巧手一动样样有;四爱姐的好眼睛,乖脏好歹分得清,爱准小郎不变心……” 有表示互相诘问的: 娇阿依的地位 ”彭水民歌曲调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20余个曲牌。其歌词一般七言为句,四句为段,每段分领唱和助唱,有主音,有尾调,一唱一合,一问一答。对唱时洪亮如钟,低缓如烟,跌宕起伏,奇妙空朦,令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娇阿依”是其众多民歌曲牌中的一个,也是流传最广、最经典的一个曲牌,是彭水民歌画龙点睛的一笔。她形成源远流长,具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娇阿依的现在与未来 在鞍子当地,人人会唱“娇阿依”,几岁大的小孩耳濡目染,也会像模像样的哼几句。“娇阿依”是鞍子苗民主要的娱乐方式,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保持着古朴的一年一度的盘歌会,吸引毗邻各乡民众参会。改革开放后,各家忙各家,盘歌会便渐渐淡了下来。但是每逢节日或亲朋好友聚会,“娇阿依”仍是最重要的助兴方式。在鞍子,现在能顺畅不打重台(重复)的唱上一整天的老人为数不少不仅如此,还与《康定情歌》、《黄杨扁担》、 《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民歌同时编入《四川民歌集》。 1995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重庆第十届三峡 国际旅游节”上演唱时引起轰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