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宾语前置句答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宾 语 前 置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的基本结构形式 主+谓+宾。 即句子的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动词谓语后。如: 现代汉语:(1)小明吃饭。 (2)我打球。 古 汉 语:(3)晋侯、秦伯围郑。 (4)齐桓公伐楚。 在有其它修饰成分的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语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前面,补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如: (5)小明正在打球。 (6)他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7)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左传·齐桓公伐楚) (8)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一、宾语前置及其类型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将宾语放在谓语前或放在整个句子前面。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习惯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强调 4、没有特定标志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B、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词前置 A、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前置。 如果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词前有疑问代词作定语,那么,宾语必须置于动词前。 这是古汉语所特有的语法规则,几乎没有例外。 如: (1)项王曰:“沛公安在?” (史记·鸿门宴) (2)大王来何操? (同上) (3)吾谁欺?欺天乎? (论语·子罕) (4)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邃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傅,附着) (左传·僖公十四年) (6)“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许行) Ⅱ、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宾语前置。 如: (1)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Ⅲ、如有助动词“敢”、“能”等,这些词一般置于疑问代词与动词之间。如: (4)“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5)二国友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同上) B、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如: (1)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战国策·魏策)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楚归晋知罃》 (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餽之?(论积贮疏)(“餽”同“馈”) (4)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5)何由知吾可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6)何以战?(曹刿论战) 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条件: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一定要有否定词。 1、 常见作前置宾语的代词有: “余、予、吾、我、汝、尔、之、己、是”等 常见的否定词有: 2、否定性副词“不、毋(无)、未”;否定性代词:“莫” 等。 否定词“弗”“非”“勿”等否定的否定句中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也就不存在宾语是否前置的问题。 A、用否定词“不”否定的句子: (1)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3)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侍坐) (4)城中皆不之觉。(李朔雪夜入蔡州) (6)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至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孟子·外储说左下)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B、用否定词“未”否定的否定句。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同上) (3)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C、用否定词“毋”否定的否定句(包括用作“毋”讲的“无”)如: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侍坐) (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D、用否定代词“莫”否定的否定句(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如: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北冥有鱼)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6)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

文档评论(0)

a5522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