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学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一讲主要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与人文概 况,诸如大秦帝国的建立、以韩非子为代表的 法家治国之术、大汉帝国的建立、“文景之 治”、“光武中兴”、“党锢之祸”、以孔、孟、 荀、董为代表的儒家治国方略等。教学重点: 秦始皇如何统治其新的帝国?法家有何治国韬 略?什么是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儒、法、 道三家的治国之道有何不同? 第四讲 秦汉帝国与治国方术 秦汉历史分期: 秦王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 王莽“新”王朝(公元9-23年); 更始帝(23-25); 东汉(公元25-220年)。 在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局面,实现了中国统一的背景下,秦汉两朝相继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在实现全国统一之后,统治者为巩固和发展大一统成果,寻求巩固统治的权威学说,探索整合文化心理的途径,确立普遍认同的思想模式,开始推行“尊大一统”理念。这是主导和支配秦汉两代的时代精神,也是秦汉君王力图长久维持“履至尊而制六合”局面的帝国思维的集中体现。 “大”:表现为求高,皇权至尊,尊到以王者配天; 求大,大规模、大气派(建阿房宫、兵马俑、汉长安 城);求全,文治武功、交接四海、开南方、通西 域,吸纳域外文化;学术领域,巨著迭出,《史记》、 《汉书》、郑玄经学、《说文解字》。 “一”:秦代的同文字、齐律度,汉代的“独尊儒 术”,均力图强化人们的心理认同感和精神归附。 “统”:统领和统绪,具体表现是秦始皇建立起封建 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系。完善官僚体制。在思想 上实行焚书坑儒措施,加强思想控制。汉代则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复兴儒教,弘扬经学,最终导致儒学 迷信化。 一、大秦帝国与治国方术 大秦帝国的建立 峄山始皇纪功石碑 发明“皇帝”一词来称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新帝国的统治:内防反侧与外除边患 琅琊台始皇纪功石 峄山始皇纪功石碑: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及武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琅琊台始皇纪功石: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1963年): “儒学以孔子为宗主,今试就孔子家庭及其门弟子言之,……足见其士皆勇,国有戎事则奋身而起,不避危难,文、武人才初未尝界而为二也。自孔子殁,门弟子辗转相传,渐倾向于内心之修养而不以习武事为急,寝假而羞言戎兵,寝假而惟尚外表。……以与春秋之士较,画然自成一格局,是可以觇士风之丕变矣。……讲内心之修养者不能以其修养解决生计,故大部分人皆趋重知识、能力之获得,盖战国时有才之平民皆得自呈其能于列国君、相, 知识既丰,更加以无碍之辩才,则白衣可以立取公卿。公卿纵难得,显者之门客必可期也……宁越不务农,苏秦不务工、商,而惟以读书为专业,揣摩手腕,取尊荣为目标,有此等人出,其名曰‘士’,与昔人同;其事在口舌,与昔人异,于是武士乃蜕化而为文士。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为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武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刘泽华主编《士与社会》(1988年) : “春秋以前,以战车为主,作为军队主力的甲士,由贵族和国人组成。士由于从小接受射御等专门军事训练,且身为贵族行列之末,因此,执戈而卫社稷,乃士之主要社会职业。春秋以降,兼并战争日趋激烈,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作战方式渐由车阵会战过渡到以步骑为主力的攻坚战和运动战,军队主力随之由少量贵族装备的甲士而转化为大量‘徒步匹夫’的农民。这样,从武打仗不再是高贵的事业,而习文却成为晋升的重要手段。于是,除了具有指挥才能的军事人才以外,一般士人便不再热衷于尚武而转为习文。” 西周初期的士,大抵为周族中的普通成员, 但至春秋后期,庶人则可以进而为士。其捷径 就是凭战争中获得的战功。 《左传·哀公二年》记赵简子伐郑誓词谓: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 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杜预注:“遂”,为“得遂进仕”。“免”,为“去 厮役”,奴仆和有罪之人均可免去劳役。这样 ,士的队伍自然会不断扩大。 二、孔孟老庄 生平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 孟子: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 老子: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人。 庄子:战国时宋国(河洛商丘东北)人。 原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