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docVIP

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

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 卫 明[1] 冯坤范[2] 赵 政[3] 汪定华[4] 汪 洋[4] 陆卫安[3]张久蔚[2]游振辉[2] 朱向宇[2] 摘要 本文全面叙述了应用微生物技术对长宁区新渔浦临空经济园区黑臭河段进行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方法、结果和分析。该工程的生态修复试验自2002年3月起,至2004年9月止,历时二年半。在试验期间,受其上游周家浜调水污染冲击月均一次,以及遭遇五次高负荷污染冲击的条件下,水体黑臭消除,水质指标改善,抗击高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逐渐加强,水体遭受污染冲击后的返清周期逐渐缩短。试验结果证明应用微生物技术对城市黑臭河道进行生物修复,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强化水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负荷冲击的弹性,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水生态修复的关键。这一试验研究成果为上海在近阶段无法完全截污的边界条件下,实现中小河道消除黑臭的目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生态系统 抗污染负荷冲击弹性 返清周期 底泥矿化 水体黑臭 前言 新渔浦是长宁区天山西路南侧的一条东西走向的骨干河道,东起新泾港,西接周家浜,其中,淞虹路以西河段贯穿长宁区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在该园区内,沿河有美标、北大青鸟、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入驻,临空经济园区办公楼亦依河而立。该河道虽几经疏浚、防汛墙改造等整治,但由于排水系统不配套,以及受周边环境条件的制约,水质黑臭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严重损坏了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环境,并直接影响了园区的“ISO14001”认证进程和“总部型经济园区”战略目标的实施。为此,受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委托,由长宁区河道管理所牵头组成联合攻关组,应用微生物技术对新渔浦在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范围内的黑臭河段开展生态修复的试验研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范围为新渔浦在凇虹路以西的河段,即由凇虹路向西,穿过福泉路、协和路、广顺路后,向南与周家浜相连。全长约1km,河口宽平均约12m,平均水深约1.6m。图1是新渔浦工程段平面示意图。 图1 新渔浦工程段平面示意图 [1] 上海市水务局        [2]上海玉凰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3]上海市河道(水闸)管理处 [4]上海市长宁区河道管理所 根据调查,工程范围内的主要排污口有: 1#点:位于外环林带拐角东侧北岸,口径80,连续排放。该排污口主要受纳天山路北侧杨家宅自然村的混合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占53%、工业废水占47%,主要有旗蓬厂高色度染色废水、洗衣厂高磷洗涤废水及五金厂、机械厂的含油废水等。 2#点:位于外环林带北岸拐角处,口径100,间歇排放。该排污口主要受纳外环线A20高架的雨水,雨水中富含汽车尾气沉积物、道路粉尘及路面泄漏废弃物,该雨水管道中还混有部分生活污水。 3#点:位于外环林带拐角河底,口径100,连续排放。该排污口绝大多数为生活污水和屠宰废水。 4#点:位于中心东侧北大青鸟工地,口径60,以生活污水为主。 5#点:位于福泉路凇虹路段南岸,口径60。该排污口主要排放宅基、临房的生活污水。 二、水生态修复试验方法 1.水质污染状况调查 治理前,河道水质、底质本底数据见表1。 据表分析,该水体水质属于劣Ⅴ类,底质严重污染,并有黑臭。 表1 新渔浦河道水体、底泥本底值 检测项目 样 点 CODCr (mg /L) (水) DO (mg /L) (水) 浊度 (度) (水) 有机质 (%) (底泥) 总 氮 (mg/kg) (底泥) 总 磷 (mg/kg) (底泥) 西点 102 2.27 12.4 3.82 1726 1276 中点 318 2.54 79 3.47 1528 1039 东点 74.8 4.4 13.2 2.83 1659 1423 注:1.表中数据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 2.采样日期为2002年3月12日。 2. 污染成因分析 ⑴点源污染尚未控制 如上所述,在工程范围内尚有4个主要的排污口尚未得到控制,仍在不断地向新渔浦排污,这是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⑵河道交叉污染无法控制 新渔浦是周家浜到新泾港的水系沟通的主要通道,而周家浜的水质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是黑臭的,每次开闸通水,都将给新渔浦带来高负荷污染冲击。 ⑶内源污染难以根除 该河道虽几经疏浚,但由于截污治污工作滞后,污染源得不到控制,导致底泥仍处于重污染状态,而且,污染程度远高于上覆水体,污染物持续向上释放。 ⑷面源污染严重 该河段两岸基本为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墙结构,既阻挡了水陆两大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相互沟通,又大大削弱了滨河植被带对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的过滤作用,加剧了面源污染。 ⑸水体食物

文档评论(0)

cjlfjycb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