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docVIP

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

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 张 凯1,王伟伟1,王向青2( 1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山东省临沂市 2764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引用本文:张凯,王伟伟,王向青. 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7):5538-5544.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37.010 ORCID: 0000-0002-1749-0945(张凯)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前交叉韧带:属于稳定膝关节重要的结构之一,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两个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不同屈曲角度下时,前交叉韧带不同纤维束处于紧张状态,维持机体稳定。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膝关节松弛、半月板磨损等,演变为骨性关节炎,因此,加强前交叉韧带诊断治疗成为医学界研究重点。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隧道的定位: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是正确建立股骨隧道。经胫骨隧道入路和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是目前临床医师最常用的两种股骨隧道定位的方法,但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是哪种方式建立的股骨隧道更符合生理功能。Muneta等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经胫骨隧道建立的股骨隧道在冠状面角度与胫骨隧道的角度偏差小,可以减少移植肌腱的磨损,同时术者主要专注于建立胫骨隧道,从理论上可缩短手术的时间。 摘要 背景: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过程中定位胫骨隧道标准为隧道冠状位和关节面水平呈65°-70°,角度过大容易引起撞击,而角度过小则会损伤胫骨内侧平台关节面。 目的:分析计算机联合关节镜利用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交叉韧带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取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定位胫骨隧道标准,传统手术组术中凭借医师经验进行重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术中采用计算机联合关节镜利用带血管蒂髌韧带修复,修复后患者行CT连续断层扫描并测量前交叉韧带胫骨隧道,比较两组重建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股骨隧道位置、胫骨隧道位置,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 (P 0.05);②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3,6个月以及治疗后1年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 0.05);③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透射次数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P 0.05);④CT矢状位断层及三维CT显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组治疗后隧道后壁与胫骨近端后方皮质均紧密贴近,贴合距离在2 mm内;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隧道近端1/3后壁出口部位出现轻度破裂。⑤结果提示,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理想,使得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更加准确,通过导航虚拟探针能准确预测隧道长度、角度,避免了凭借医师肉眼进行主观定位,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计算机导航;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效果;定位标准;传统手术;断层扫描;胫骨隧道;矢状位断层;Lysholm评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骨关节炎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Patellar ligament with vascular pedicle fo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the intraoperative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 combinied with arthroscopy Zhang Kai1, Wang Wei-wei1, Wang Xiang-qing2 (1Yishui Central Hospital of Linyi, Linyi 2764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00,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standard angle between the coronal level of tibial tunnel and the joint surface is 65°-70°. The larger angle is easy to cause impacts, and inversely, the medial joint surface of the tibia plateau will be worn.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