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二章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为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一、病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亚急性病例至少占 2/ 3 以上,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膜病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二、临床表现1.感染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呈弛张性低热,一般不超过 39℃,午后和夜间温度较高,常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 急性者呈暴发性败血症过程,有高热寒战。 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可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和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2.动脉栓塞: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脑栓塞最常见。 与赘生物脱落有关,且以抗生素治疗前 2 周内发生率最高。 如三尖瓣赘生物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继而可发展为肺坏死、空洞,甚至脓气胸等。3.体征:大多数有病理性杂音,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 此外还有贫血、脾大等,部分病人可见杵状指(趾)。周围血管征:①瘀点: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多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③Osler 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④Roth 斑: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⑤Janeway 损害:为手掌和足底处直径 1~4 mm 的无痛性出血红斑,主要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4.并发症(1)心脏并发症: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由瓣膜关闭不全导致,以主动脉瓣受损病人最多见。 其次可见心肌脓肿、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化脓性心包炎等。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一般见于病程晚期,多无自觉症状。(3)迁移性脓肿:多见于急性病人,常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和脑出血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5)肾脏并发症:大多数病人有肾损害,包括肾动脉栓塞、肾梗死、肾小球肾炎和肾脓肿等。1 患者男,38 岁。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住院期间突然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瞳孔大小不等、神志模糊,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A.脑栓塞 B.肾栓塞C.肺栓塞 D.脾栓塞E.肝栓塞三、辅助检查1.血液:血培养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血常规检查见进行性贫血,白细胞轻度升高,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升高。2.尿液:可见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3.免疫学检查:可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出现免疫复合物。 病程超过 6 周以上的亚急性病人可检出类风湿因子阳性。4.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为首选,必要时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四、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原则: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地应用杀菌性抗生素,一般需要达到体外有效杀菌浓度的 4 ~ 8 倍以上,疗程至少 4 ~ 6 周,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 病原微生物不明时,以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2.药物选择:青霉素可作为首选药物。 联合用药以增强杀菌能力,如采用庆大霉素或氨苄西林等。3.手术治疗:对抗生素治疗无效、严重心脏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五、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3.焦虑:与发热、出现并发症、疗程长或病情反复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栓塞。5.急性意识障碍:与脑血管栓塞有关。六、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心脏杂音的部位及强度、性质的变化;评估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Osler 结节和 Janeways 损害等及消退情况;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 ①病人突然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②病人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③出现肢体突发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2.一般护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整洁。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 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食欲,补充营养。 每 4 ~ 6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记录降温后的体温变化。 给予病人高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