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茶與藏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識茶與藏茶.ppt

茶之探源 公元前二千七百年,神農本草經-茶能提神醒腦、明目利尿 公元前二千年,華陀食經-茶汁治痢,均記載茶之功效 孔明七擒孟獲,帶回茶樹,傳播於長江流域,被稱為茶祖。 唐朝:以鐵鍋銅器或石鍋等….煮茶 唐朝:開始使用大茶壺….煎茶 宋朝:開始使用盅或蓋杯….鬥茶(沏茶)或蓋杯法 元朝:開始使用改良小壺…..泡茶 明朝:使用供春小紫砂壺泡茶…..功夫茶或老人茶之開始 茶 之 效 茶之效 保健功臣-茶多酚 防輻專家-脂多醣 提神解乏-咖啡鹼 養顏美容-維生素 保護牙齒-氟化物 消脂減肥-類黃酮 飲 茶 的 禁 忌 一、隔夜冷茶少飲,以免傷胃 二、服用阿托品、奎寧、水嗎啡等解熱劑及含鐵 質之補藥,不可飲茶,以免藥物與單寧酸, 鐵質結合沉澱,不被吸收,減少藥效。 三、服用鎮定劑、 安眠藥不可飲茶。 製茶過程 茶的分類 茶的種類 綠茶 又稱為不發酵茶。綠茶是歷史最久的茶類。以茶樹新梢為原料,經過殺青、揉撚、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製成。由於沒有進行發酵程序,綠茶 保留了鮮葉內較多的天然物質。沖泡後的茶水、茶葉都以綠色為主。 中國綠茶品種最多,產量最大,著名綠茶有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紅茶 中國紅茶屬全發酵茶,沖泡的茶湯以紅褐色為主調。由於發酵過,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產生了多種新的成分。香氣物質從鮮葉中的 50 多種,增至 300 多種。使紅茶口感香甜味醇,並具有保存持久的品質特徵。 紅茶屬於東南亞及歐洲最受歡迎的茶品,代 表茶品有祁紅、滇紅、正山小種、荔枝紅茶 等 烏龍茶(青茶) 屬半發酵茶。 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發酵程度在 15-75%不等。沖泡後的烏龍茶有綠葉紅鑲邊的美譽。其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濃郁鮮味,又有綠茶清芬香氣,滋味格外清香濃厚。 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品,主要產于福建、廣東、臺灣地區,代表茶品有清茶、凍頂烏龍茶、鐵觀音、武夷岩茶。 白茶 白茶屬中國福建省特產 由於加工時不炒不揉,只曬乾或烘乾,使白茸毛的外表保留下來,而呈白色。白茶芽頭肥壯,葉底嫩勻,味道清涼,湯色較其他茶葉色淡。白茶性清涼,最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 代表茶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 黃茶 黃茶屬於輕發酵茶,具有黃葉、黃湯的特色。黃茶芽葉細嫩,香味鮮醇。沖泡的茶葉在茶湯中忽上忽落,呈現美妙的律動感。這種黃色主要是在製茶過程中進行渥堆悶黃的結果。 代表茶品有君山銀針、北港毛尖、霍山黃芽、蒙頂黃芽等。 黑茶 黑茶一般堆積發酵時間較長,葉色多呈暗褐色,以陳年為佳品。風味圓潤,是中國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黑茶產區廣闊,品種款色很多,更有自己獨特的形狀,如青磚茶、扁茶、方茶和圓茶等。 代表茶品有普洱茶、六安茶、黑磚茶、雲南茶等。 花茶 由精製茶葉與具有香氣的鮮花拌和,通過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葉吸附鮮花的芬芳香氣而成。一般以烘青綠茶為茶坯,因其吸香性強,能使茶香花香融為一體。 按所用鮮花的劃分,有茉莉、白蘭、珠蘭、玳玳、桂花、玫瑰、柚花等花茶。 台灣地區的茶 高山茶:海拔高,光合作用時間短,下午遍霧,葉芽保持幼嫩 烏龍茶:有台灣香檳及東方美人之稱 包種茶:仿武夷岩茶製法.用兩張高級棉紙包裝成長方體 木柵鐵觀音:清乾隆年間引進,由福建安溪一名佛教信徒命名 松柏長青茶:產於南投松柏坑,又名埔中茶 香片:花茶,花三茶七合製成 天鶴茶:產於花蓮穗惠台地 椪風茶:產於苗栗明德水庫山區,為台灣最特殊的茶 如 何 選 購 茶 葉 四大秘訣:看,聞,摸,嘗 看:看茶葉的老嫩,先看茶葉的條索 聞:好的茶葉很香 摸:身骨重,乾燥,細嫩 嘗:茶湯香,綠茶先冽爽口,紅茶醇正甘和 藏 茶 要 訣 防潮,避光,遠異味,封閉 容器:紫砂茶罐,錫罐,白罐,馬口鐵罐 位置:空氣流通處,避免濕冷悶熱 密封:塑膠袋一起密封 避免用手抓茶葉 不可玻璃罐裝茶 E N D * * 識 茶 與 藏 茶 蒸壓 後發酵茶=發酵度100% 黑茶 與綠茶相似 微後發酵茶=發酵度20~30% 黃茶 凋萎-晒干或烘干 輕度發酵茶=發酵度10~20% 白茶 凋萎-做青-捻揉-干燥 半發酵茶=發酵度30~80% 青/烏龍茶 凋萎-捻揉-發酵-干燥 完全發酵茶=發酵度80~100% 紅茶 殺青-捻揉-干燥 無發酵茶=發酵度0% 綠茶 加工流程 色澤 發酵程度 類別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