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道之设计规范.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行車道設計準則9 指示標誌、標線 指示標誌、標線之位置及內容皆應考量騎乘者反應的時間,自行車車速約在16公里,見到牌誌後之反應時間約需2.5秒,其位置與內容應讓騎乘者容易閱讀及反應。 指示牌以圖示、文字應盡量減少且以黑體字為宜,並應標明地名、方向、里程等基本資料。 指標高度應設於騎乘者視覺平視或上方位置。 自行車道設計準則10 停放設備 自行車道於需較長時間停留之休憩點或重要景點,宜配置有自行車停放架。 自行車道設計準則11 色彩 於道路銜接、路徑交會節點可適度使用與環境色為對比調和之色彩,以對比色彩之材質,可提醒使用者,為警示之用。 自行車路徑則以與環境色彩感受相近者較適合。 夜間照明 夜間使用率低則可不必設置照明系統。 照明之高度應避免直射騎士之視線,干擾行車。 可考慮採用太陽能、風力等發電之照明設施。 案例介紹-日本大沼國定公園 案例介紹-日本大沼國定公園 自行車架設置於眺望點周圍 利用原有步道規劃環湖自行車道 案例介紹-日本大沼國定公園 利用落葉之堆置可使得土質路面增加摩擦力,減少打滑危險 環湖自行車道兩邊設置緩衝綠帶 步道工作假期 步道工作假期介紹 自行車道之設置規範 設施規畫與實務 自行車道設置之必要 在提倡健康旅遊之風氣帶動下,自行車道之設置成為綠色運輸之全球性指標,人們之使用率及認同度亦逐年增加,設計良好之自行車道可以分散單一交通運輸媒介之承載量,亦可提供遊客對國家公園多樣化之賞景體驗。 自然原野地中小徑、綠蔭、野花,自然的美景營造了最舒適的自行車騎乘空間 自行車自由行 自行車道之功能 具備運動健身之功能。 可兼具景物解說、觀賞與遊憩、教育等多元功能。 進行國家公園遊憩體驗。 自行車道設計應避免事項 缺乏動線系統性連結。 缺乏營運管理機制建立。 缺乏清楚標示,路線不明確。 缺乏遮蔭植栽栽植,無法提供舒適之行進空間。 設置重點提醒 需確認已完成土地之取得。 確認與其他自行車 道、車道、步道、大眾運輸工具相關系統之整合與連結性。 確認具營運管理機制建立。 規劃原則-理想自行車道之條件1 連結眾多起迄點,為一完整之網路系統。 須具備安全性、舒適性、趣味性及教育性。 完善之路線規劃與服務設施。 儘量避免與車道結合設置。 具完善之標誌、交通管制措施。 必要交叉路口,應具明顯標明設施,以提升騎乘者之安全性。 路線應避免陡坡之設置。 規劃原則-理想自行車道之條件2 應具良好之行進自行車道舖面。 應具完善之配合設施考量,如休憩區、停車區等設置。 應提升路線之獨特性。 避免穿越環境品質不佳之地區。 應尊重環境,避免破壞生態環境。 應考量未來經營或維護之工作進行。 規畫方面-自行車路線之選線原則 減量原則 整合現有動線系統進行規劃設置,避免過多新路線之開發。 系統性 串連已規劃設計、或施工完成之自行車道。 安全性 避免劃設曲度過大、寬幅過窄之路徑與路線。 避免穿越地質不穩定區。 選擇坡度平緩、安全度高、景觀豐富地區劃設路線。 環境結合 應盡量配合地形、沿等高線規劃配置,以減少地形地貌之破壞為原則。 環境保全 保留現地原有喬木。 規畫方面-自行車路線之定位原則 依現地地形環境、使用對象,訂定挑戰級及一般級路線。 挑戰級 為低設施工程取向,一般為結合登山步道路線行進。 具特定使用對象及車種(越野自行車Mountain Bike),應加強宣導避免任意行進,造成環境及生態之破壞。 一般級 為大眾普及路線,以一般親子休閒運動為主。 規畫方面-自行車路線之空間配置原則 一處完整之自行車動線,應包含入口廣場空間、車道空間、休憩停留空間、自行車停放空間等。 入口廣場空間應配置有大眾運輸工具之轉運停靠點、休憩等候集合之廣場空間、各式車輛停放空間、緊急聯絡設施及必要之環境說明等。 自行車道之設置除道路本體之外,尚包括邊坡、護欄、排水、照明、道路植生、停車設備等相關設施,除提供安全之騎乘環境,亦應考量舒適、具景觀美質行車空間。 自行車道沿線應設置指示、警告、禁止標誌及標線。 燈具、電線桿及新植喬木應避免於視野景觀優良之一側設置。 休憩停留空間應配置有休憩座椅、遮蔭植栽必要時可設置簡易之自行車停放架。 自行車路線之配置 自行車道設計準則1 環境細部調查 新設車道 區位分析 土地使用分析:核心區、緩衝區等。 定位等級:挑戰級、一般級。 物理環境 地理調查:等高線、坡度、地表逕流、地下水。 地質調查:地層結構、土壤組成。 景觀元素調查:優良景點、視域分析。 生物環境 植生調查:現地喬木規格、位置、種類、重要珍貴物種。 動物昆蟲調查:規劃範圍內重要珍貴動物、昆蟲種類調查(包含:棲地、路徑)。

文档评论(0)

2011doc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