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逻辑基本规律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对思维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准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共有四条,即同一律、矛盾律(也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是四条基本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要重点掌握。另外还要重点理解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  同 一 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自身要保持一致。其公式可表示为: A→A 同一律的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变更;第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和偷换概念 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逻辑错误,使人啼笑皆非。如: ① 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资料说:“你们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家相距两千多里,怎么会是近亲呢?” ②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刚才大家为什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级思想呢? 例①是“同词换义”,例②是“异词换义”,从而造成了混淆和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 2.转移或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内容不一致,或者在议论某一问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的中心,就违反了同一律。 下面介绍几种转移或偷换论题的表现: (1) 文不对题。如:席勒与歌德先生在魏玛的友情很深。席勒的诗才逊于歌德,但其剧才却胜于歌德。席勒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成为德国青年的模范。 (2) 答非所问。如:老师问学生:“黑格尔是哪国人?”学生回答:“他已经死了”。 (3) 节外生枝。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评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学生反驳老师:“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吗?” 同一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 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2) 它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 (3) 它在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使用同一律,首先要清楚它与形而上学相区别;其次,同一律要求思想保持确定性,但它并不否认思想的发展变化。 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 1919年,英国著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罗素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某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规定:我只给那些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 这个问题,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的通俗表达。你能分析出这个悖论里所包含的逻辑矛盾吗?  矛 盾 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A。 并非(p并且非p) 比如:房前一棵树。有人说:“它是柳树”;有人说:“它是杨树”。这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的认识。 2、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是非不可两可,就是这个意思。 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这是不合逻辑的。 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 ①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②这次展览的作品近二百多件。 ③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但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以上各句都包含逻辑矛盾。 生死阄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手上有两个大臣,一个好,一个坏。坏大臣为了独自掌权,总想把好大臣害死。有一天,他在国王面前讲了好大臣很多坏话。国王偏听偏信,决定第二天用抓阄的办法来处理好大臣。具体办法是:命令好大臣从盒子里任意抓一个阄,而盒里只有两个阄,一个写“生”,一个写“死”,抓到“生”就活,抓到“死”就死。 当天夜里,坏大臣逼迫着做阄的人把两个阄都写成“死”字。坏大臣走了后,做阄的人就偷偷地给好大臣送了信,告诉他这一情况,请好大臣自己想办法。 请问:好大臣在抓阄时,要想什么办法,才能免于处死呢?(请注意:逃走是不可能的)  排 中 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A或者非A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