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於亞洲之態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對於亞洲之態度

日本的新民族主義 前言 戰後的日本,從戰敗的廢墟中靠美國在安全上的支持與人民的勤奮,在短短幾十年間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並以雄厚的經濟實力擠身G7,成為七大工業國中的唯一非白人國家。日本藉著其傲人的經濟力重新躍上國際舞台,並積極摸索著成為政治大國之道。此種發展趨勢,引發國際間關於日本軍國主義是否復甦的爭議與討論,尤其是在二次大戰中曾遭受日本軍國主義荼毒之中、韓等國。為何將屆一甲子的戰爭記憶,仍舊是許多亞洲國家揮之不去的夢魘?為何中、韓等亞洲鄰國憂心日本強化其在國際間的政治、軍事角色? 戰後日本國際角色的轉變 二次大戰日本戰敗後,由盟軍最高統帥部(GHQ)進行佔領,對其施以「去軍國主義」的改造,首要之務即制頒「和平憲法」,明白宣示日本將永遠放棄以戰爭及武力解決爭端,並將日本的安全置於以「美日安保條約」為基礎的「美日同盟」架構下,因而日本的外交政策皆以維繫「美日同盟」為依歸。由於美國對日本提供安全上的保障,使其能全心投入經濟發展,冷戰期間,自民黨政府即以「經濟安全保障」為最高施政指導原則。 但隨著國際情勢丕變,日本在美國的全球安全戰略角色亦出現變化,美國期待日本在區域乃至全球的安全事務上扮演更積極性角色。而日本主觀上也想突破戰後「和平憲法」在防衛上的限制,積極參與聯合國架構下的國際維和行動,在國際政治上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尋求與其經濟地位相符的政治地位,邁向所謂的「正常國家」。在美伊戰爭中相挺美國,即是日本積極邁向「正常國家」的具體行動。然而,對此卻有分析指出,小泉首相已揭開日本重歸右翼軍國主義的序幕,而其繼任者也必將承繼此路線。事實是否如此? 為德不卒的美國 從日本的地理位置來看,日本是個海島國家,沒有任何陸地接壤之鄰國,使其自絕於亞洲大陸之外。從歷史上來看,周圍海洋的天然屏障,也使日本幾乎未受到任何外患入侵,故有人認為日本的外交經驗不足,甚至所謂的「島國劣根性」也影響了日本的外交風格,導致缺乏自信,常受到外在因素的操弄與影響。不僅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因素,局限日本外交格局,戰後囿於「美日同盟」的外交現實亦為因素之一。 戰後,在「美日同盟」架構下,日本缺乏以獨立自主的態度參與國際事務,造成了日本外交意識的虛幻膨脹,即日本常常不是以單獨的「日本」為身分從事外交,而是以「日本加上美國」的意識行事。由於戰後日本對於美國的絕對依附性,在美國考慮冷戰東西對立意識形態上,強化了日本的戰略地位重要性,故戰後的「道德性重建日本」被忽略,而「工具性重建日本」則是以對抗冷戰敵人為目的。再者,日本民族性中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取向,使得日本缺乏自我覺醒的能力,所以日本與東亞鄰國間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迴避與混淆,美國實在難辭其咎。美國芝加哥大學諾瑪.菲爾德(Norma Field)曾針對日本在戰後對戰爭歷史缺乏反省提出解釋認為,「美國利益與重建的日本領導階層的新利益契合,加強戰敗反省的豁免。記憶日本曾在廣島、長崎原爆之前進行侵略戰爭,幾乎成為不可能之事。」 日本與亞洲國家之間的歷史心結 自明治維新展開擴張政策後,日本皇軍橫掃整個東亞地區,從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菲律賓至中南半島,亦或受日本殖民統治,亦或遭到日本旋風式的襲擊,而日軍所到之處,非但燒殺擄掠,甚至進行人體生物試驗、強徵慰安婦上戰場等不人道的作為,帶給受害國家人民極大的痛苦,造成永遠無法抹平的傷痛。 但是,與戰後的德國相較,日本顯然幸運許多。正當戰後的德國遭受到國土被分割、面對鉅額戰爭賠償等,但這些事情從未發生在日本身上;日本本土雖遭盟軍轟炸,卻未發生「本土決戰」、戰時的中心和象徵的天皇並未遭到戰犯審判或處罰、日本國土於戰後並未被分割、中國放棄戰爭賠償等情形,甚至在美國的冷戰全球安全戰略上,讓位居關鍵地理位置上的日本扮演圍堵共產政權之重要角色,乃至於韓戰與越戰的特殊狀況讓日本經濟有急速重建的機會。這一連串幸運的機會,看在那些戰時被戰火摧殘殆盡,在窮苦潦倒的環境中重建家園的亞洲國家心中自然頗不平衡。更讓遭到日軍侵略的亞洲國家忿恨難平的是,日本從未對於其在二次大戰中的種種侵略暴行,正式的表示過道歉之意。 對戰爭歷史責任反省:日、德兩國的對照 相信許多人求學時讀到日本侵華歷史時,一定對於教科書上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和課堂播放的日本侵華歷史紀錄片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整部中國近代史,幾乎是中國與日本的戰爭史。 因此,歷史問題即成為中國與日本關係發展上,難以消除的芥蒂。從1982年7月發生的「歷史教科書」事件起,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些日本政界人士的行為或發言,導致二次大戰的東亞受害國家同聲譴責抗議事件,例如,1985年發生日本中曾根首相正式參拜日本靖國神社、1986年發生第二次「歷史教科書」事件,文部大臣發言不當導致中國抗議、1988年國土廳長官奧野誠亮發表否定侵略戰爭談話、1989年竹下登首相指稱,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