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资料.ppt

课件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作品的联想 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造型、色彩、构图) 作品主题的分析(艺术家的意图) 欣赏知识与技能 对作品的表达 (二)欣赏知识与技能 作品背景知识(艺术家生平)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实施的一般方法 五、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般方法 提问法 讲解法 观察比较法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儿童提出问题,引 导儿童思考讨论通过正确解答获得新知识。 用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 语言对内容进行讲解。 引导儿童观察评价不同作品。 (三)美术欣赏活动的流程 一、导入: 二、出示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审美注意—描述阶段:“看到了什么?” 2、感受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色彩、形状、线 3、引导幼儿移情,体验作品情感 三、评价欣赏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审美判断-—“你觉得漂亮吗?”“你想不想画一幅画?” 四、引导幼儿仿制或者创作 五、作品交流评价 案例分析: 美术欣赏活动《丰子恺爷爷的画》P94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中教师是如何开展幼 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你认为她的活动目标是什么? 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她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 哪几大部分?各部分是如何组织的? 观察视频 试作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活动内容 要求: 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撰写幼儿园(大、中、小班任选其一)一节美术欣赏活动方案, 准备教具并进行试讲。 2.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求按完整的体例、格式进行。 3. 准备试讲教具并组织活动 作业 递交作业:下次课之前 试讲时间到了~! 具体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组所设计的教案,准备 教具并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试讲。 2.学生集体针对每组代表的试讲,进行评析与 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3.重点掌握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 方法与注意事项。 4. 注重教师的指导语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教育 技能的训练。 5.注意对欣赏材料内涵的挖掘,注意欣赏活动 与绘画活动的区别。 第四章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代敏 本章内容 欣赏活动的内容 4 概念 1 幼儿欣赏发展 2 欣赏活动目标 3 欣赏活动的实施 5 思考:幼儿美术欣赏就是带领幼 儿观赏一些美术作品? 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幼儿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教育活动。 一、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概念 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约2-7岁)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本能直觉阶段 (约0-2岁) (一)本能直觉期(0-2岁) 这一时期的欣赏主要表现为对形式审美要素的直觉敏感性和注意的选择性,是纯表面的和直觉的。 对形状、色彩、人脸的偏爱处于本能。 形状上: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 深度知觉上:已有立体概念,喜欢立体 色彩上:容易被纯度高的色彩吸引,更喜欢暖色 视觉悬崖实验 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一项旨 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 视觉悬崖“实验,用棋盘式的图 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 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 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 “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 跳速度会减慢,这说明他们体验到 了物体深度: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 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 招呼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 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 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 一边。这似乎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深 度知觉. (二)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欣赏作品时,首先感知的是作品的内容;但对作品内容的把握是浅表的。 1.关注作品内容多于形式。 李可染《迎春图》 小班:人、树、牛 大班:一个小孩背着一个帽子坐在牛背上看梅花 莫奈《巴黎市街风景》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 2.初步关注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 对线条、形状的感知;对色彩的感受;对空间构图的感知;对情感表现性的感知。 线条与形状:“浑身无力”的树和“高兴”的树 色彩:黄色,暖烘烘的;蓝色:有点冷 情感:《格尔尼卡》 风格感知:梵高的画(短、螺旋线) 米罗的画(夸张变形) 米罗《南瓜》 米罗《生病的地球和完整的太阳》 《自画像》 《星月夜》 3.儿童形成对美术作品的偏爱和评价标准 判断标准: 1、作品画得像不像; 2、作品绘画技巧; 3、色彩、形状、整体的形式 特征(形象简练、色彩丰富); 4、幼儿对作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