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解其中味.doc

谁解其中味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古诗教学与欣赏的关键在于要品出和传达出 诗的韵味来。为此,就要:知人论世,博学多闻;不炒现饭,立足于新;紧扣诗眼,咀嚼生味;进入角色,引 起共鸣。 ??? 关键词 韵味 诗眼 共鸣 ??? * * *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痴,可解释为:无知,傻;疯癫;入迷。如果解释 为入迷的话,则对任何诗人都是适合的。任何诗人都要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才能写好诗。作为鉴赏者来说, 都要深“解其中味”,才能读好诗,讲好诗。 ??? 据说目前有些中小学老师讲古诗,只停留在释词译句的阶段,有的则在后面附加一条政治思想教育的尾巴 ,语言枯燥,令人生厌。 ??? 怎样欣赏诗歌?怎样从事诗歌教学?关键在于品出诗的韵味来。要品出诗的韵味,就要做到(一)知人论 世,博学多闻;(二)不炒现饭,立足于新;(三)紧扣诗眼,咀嚼生味;(四)进入角色,引起共鸣。 ??? (一)知人论世,博学多闻 ??? 教与学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积累的学识,必须大大超过讲课的内容,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因此不能满足于教学参考资料。平时要勤学苦练,多读一些典籍及文艺作品,还要懂点历史,懂点美学,提 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目的。进而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等,这样才能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杜牧《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如果只是简单地注译一下,就是:一根折断的戟埋在沙里,铁还没有完全锈蚀,我亲自拿起它来磨洗一番 ,认出是前朝赤壁的遗物。如果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孙刘联军就会失败,连二位乔夫人都会被曹操掳去,关 在铜雀台上,供其淫乐。这样枯燥的翻译,还有什么味道呢?要讲得生动有趣,就要这样讲析: ??? 赤壁有六,(黄冈、汉阳、汉川、武昌、嘉鱼、蒲圻)历代文人习惯于将黄冈赤壁当成三国赤壁。一度贬 为黄州刺史的苏东坡说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朱日浚曰:“赤壁何须问出 处,东坡自是借山川”。也曾做过黄州刺史的杜牧也是借三国赤壁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已。 ??? 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了曹军。诗人从反面着笔:假如这次东风不给周郎 以方便的话,那么大乔小乔就必然被俘。孔明利用曹植《铜雀台赋》的“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将高楼间的两座桥(即复道)曲解为大乔和小乔。(桥通假为乔。此事见《三国演义》第44回。)《许彦周 诗话》曰:“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顾,只怕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许彦周)讥杜牧《赤壁》诗,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 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诗人必须用形象思维反映生活,才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耐人寻味 。 ??? 赵翼还批评此诗“不度时审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瓯北诗话》)。这种说法只是就史论史,而没 有联系杜牧其人,探讨其异论之所由发。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而终生寄人篱下,为人幕僚或远守僻郡,“一 肚皮不合时宜”,所以特别强调东风的作用,乃暗喻自己知兵,而生不逢时,借史实以吐其胸中不平之气,即 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发出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的感叹,自负不凡,风格俊爽,体现了“雄姿英 发”的气概。 ??? 由上可见:这首诗只有二十八字,却涉及到天文(天气预报有东南风,而不是借东风),地理(身在黄冈 赤壁,而借三国赤壁以抒怀),历史、军事(赤壁之战),训诂学(桥通假为乔)和文学知识(包括三曹的文 坛掌故、小说《三国演义》,文艺理论中关于塑造人物形象不必坐实地名、史实,形象思维要以小见大,才能 耐人寻味等等)。可见要“解其中味”,非有渊博的学问不可。 ??? 做学问不要急功近利,有些年轻人只看了一个选注本就急于写论文,往往不全面不深刻,如果条件允许的 话,应先看选注本,后看全集,才能融会贯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还。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如果孤立去看,难于理解其中含义。如果对照其受谗后写的《赠从弟》:“一朝辞病归江海,畴昔相知几 人在?前门出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才理解到《独坐敬亭山》乃愤世嫉俗之语。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这首诗用的拟人手法。似乎众鸟也浅薄无情,一见到李白,就全部高飞而去;似乎孤云也世故圆 滑,一见到李白,就悠然地飘飘而去。三四句偏从不独处写出“独”字的韵味:你们这些势利小人都远离我而 去吧!看来只有敬亭山是我的知音,它绝不会跑掉,我在看山,山也在看我,互不厌倦。辛弃疾的“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

文档评论(0)

ailuojue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