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给女儿的36条建议受网友热捧.docVIP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36条建议受网友热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36条建议受网友热捧.doc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36条建议受网友热捧 ; 该文的作者汪中求先生是一位企业管理培训专家,着有《细节决定成败》等畅销书籍。该文虽然是早年发表的一篇博文,但作者发表这篇博文前前后后的经历以及感悟,无疑仍然值得今天的为人父母们借鉴。;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会写《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这样一篇文章?; 汪中求:这篇文章其实是我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记得女儿正在读大三那年的暑假,因为要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就跟着我一起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虽然女儿从小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也很讨人喜爱,但那些天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她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比如,吃饭的时候,有时我被安排在主客的位置,我的身边常常坐着一些重要的陪同人员,需要和我谈些事情,女儿就常常被安排在离我较远的座位,她看上去总是有些手足无措;我身边的男性朋友较多,刚认识时互相介绍,女儿只是朝别人点点头,当对方向她伸出手去时,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坐小汽车时,女儿也不知道自己该坐在哪一个座位上;甚至外出走路时,对于自己该走在哪一边,她也不清楚。总之,在这些社交场合,女儿突然变得不知所措,这引起了我的重视。; 记者:您的这封信是一气呵成的吗?; 汪中求:是的。因为是有感而发,我一口气写完了给女儿的36条建议。; 记者:反响怎么样?; 汪中求:当时女儿正在军训,收到信后,听说很多同学都拿去传阅,最后竟复印了1000多份。由此我想到把这封信贴在博客上。在发表这篇博文前,我专门请教了有关的礼仪专家,只修改了其中的一条,其余并无删改。这篇博文发表至今,点击量已超过76000次,可见大家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关注。; 记者: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关于发短信的礼仪,对今天的年轻人尤其有意义。; 汪中求:这也是出自我的亲身体验。女儿在上大学时,我有时想对她说些话,就给她发短信,但是常常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所以我就有意识地把发短信的礼仪也写在其中。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一句古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这就是待人接物的出发点。; 记者:您认为礼仪、家风这些中国的好传统,怎样才能得到传承?; 汪中求:在我小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微博]经常把一些日常的礼仪挂在嘴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并且通过言传身教,使我们懂得了不少待人接物的规矩。而如今这方面的教育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观念。我曾经为一本商务礼仪书籍写过一篇序言,据研究考证,在孔子时代的“六艺(礼、乐、御、射、书、数)”也就是六门课程中,礼仪是最重要的一门课。但现在的小学教育中,竟然缺失了礼仪教育的内容。我对一位韩国朋友所说的话至今记忆尤深,他说:“我的儿子学习怎么样,我不关心,但他的礼仪怎么样,我很在意。如果他将来读了博士但是不懂礼仪,不懂得尊重人,那还是有可能会过得潦倒;如果你没有读博士却懂得礼仪,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那还是会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合作,而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才华。所以,读博士在我眼里没有学礼仪重要。 ”; 至于如何传承好的传统,我认为应从小事做起,就像这36条建议,很具体、很实用,如果每一条都做到了,孩子们的待人接物自然会得体,会让人心生欢喜。; 链接:《给女儿待人接物的36条建议》; 1.遇上父亲的同事或朋友不知如何称呼时,以“叔叔”、“老师”称之。毛泽东当年就要求儿子毛岸英称比自己小6岁的李银桥为叔叔;; 2.逢遇长辈、师友,即使异性,也当早点大方地伸出手来,否则会令对方进退两难;; 3.进电梯,有师长在,最好后入梯内,出电梯可以先出,但需作导引人;; 4.师长同车,让师长坐在司机身后座位(与师长关系特别亲密的人亲自开车除外),自己最后上车,坐车内空余的座位;; 5.与师长同行,可让客人走中轴线,自己侧后随之;; 6.在马路上与师长同行,则可把较安全的一侧留给客人;; 7.上楼梯、台阶,在湿滑处、易碰头处,均应及时给师长提示;; 8.有可能的话记得为师长提行李,如自己的行李有师长帮助去提,可以成全其绅士风度,但不宜让自己双手空空;; 9.上妆迎客是正常的,但知识女性不宜化妆过重,也不要当客人的面补妆;; 10.赴宴不要过早上席位,跟随上席先坐末座,而最终客随主便;; 11.在不用分座次的情形下,最好不坐光线过强的地方;; 12.会客不要穿崭新的衣服,最好也并非刚做的发型,但衣服缺纽扣或袜子有孔洞也很不好,万一有此情形,应在对方注意到之前微笑道歉,却无须一直遮掩;; 13.作为小字辈,刚走上社会,倒茶、斟酒之类,多做无碍;; 14.在正式会客或交流中,包括宴席上,尤其会议桌上,不要玩手机,包括发短信,不得已要用手机,也应离席并向主持人或身边人示意致歉;; 15.咳嗽、打喷嚏、擦口鼻、弹衣上脏物之类,尽可能背过身去处理,假如动作过大又来得及,可离席处理,之后轻声致歉或以微笑示

文档评论(0)

yinmingd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