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三单元 涌吐药
?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本类药味苦性寒,药势升浮上涌,功能涌吐毒物、宿食及痰涎。 本类药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脘部胀痛;或痰涎壅盛,阻碍呼吸,以及癫痫发狂等证。 本类药作用强烈,且系有毒之物,只宜用于正气未衰而邪盛者,老人、妇女胎前产后、体质虚弱者均当忌用;严格用法用量,一般宜从小量渐增,防其中毒或涌吐太过; 服药后宜多饮开水以助药力,或用鸡翎等物探喉助吐;涌吐药只可暂投,中病即止,不可连服、久服。若呕吐不止,当及时解救;吐后不宜马上进食,待胃气恢复后,再进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 常 山 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①涌吐痰饮:胸中痰饮。 ②截疟:疟疾。 瓜 蒂 苦,寒。有毒。归胃经。 ①内服涌吐热痰、宿食:热痰,宿食。 ②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湿热黄疸,湿家头痛。 藜 芦 辛、苦,寒。有毒。归肺、胃、肝经。 ①涌吐风痰:中风,癫痫,喉痹。 ②杀虫疗疮:疥癣秃疮。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
一、概念: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治疗虫证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苦味,部分药有毒,主归脾、胃、大肠经。 三、功效与主治:驱虫或杀虫,主治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症见绕脐腹痛,不思饮食或多食善饥,肛门瘙痒,夜间磨牙等。久病出现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大青筋暴露等证。 四、注意:服药时间,用量,疗程,配伍等。 使君子 ①杀虫:气味香甜,尤宜于小儿蛔虫证。应用:蛔虫证或蛲虫证。 ②消积: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去壳取仁,捣碎。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总量不超过20粒。 苦楝皮 苦,寒。有毒。 ①杀虫:善驱蛔虫。应用:蛔虫、蛲虫、钩虫等。 ②疗癣:头癣疥疮。 注意: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体虚者慎用,肝病忌用。 槟榔 ①驱虫:善驱绦虫。绦虫病,姜片虫病,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等。行气消积: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或痢疾里急后重。 ②利水:水肿,脚气肿痛。 ③截疟:疟疾。 用法用量:煎汤,3~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须用30~60g; 贯众 ①杀虫: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钩虫病,绦虫病,蛲虫病。 ②清热解毒:风热感冒,温热斑疹及痄腮。预防麻疹、流感、流脑。 ③止血: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注意:炮制品。 雷丸 苦,寒。有小毒。 杀虫,消积: 1)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 2)小儿疳积。 内服: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或入丸剂,每次5~7g(驱杀绦虫每次12~18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 南瓜子 甘,平。 杀虫:绦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生用连壳或去壳后研细粉,60~120g,冷开水调服;也可去壳取仁口嚼服。 鹤草芽 杀虫:绦虫病。 用法用量:不入煎剂,宜研粉吞服,每次30~50g,小儿按0.7~0.8g/kg计算,每日一次,早起空腹一次服用。 榧子 ①杀虫:绦虫、钩虫及蛔虫病。 ②润燥:肠燥便秘。肺燥咳嗽。
第二十四单元 杀虫燥湿止痒药
?
凡以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杀虫燥湿止痒药。 本类药寒温不一,大多有毒,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具有攻毒杀虫、燥湿止痒等作用,部分药物兼有截疟、壮阳等作用。 本类药适用于疥癣、湿疹、痈肿疮毒、麻风、梅毒及毒蛇咬伤等,部分药物兼治疟疾、肾阳虚弱等证。 本类药有毒者居多,其中毒性剧烈者,外用时尤当慎重,既不能过量,也不能大面积涂敷,还不宜在头面及五官使用,以防吸收中毒; 同时,还应严格遵守炮制、控制剂量、使用方法与宜忌,以避免因局部过强刺激而引起严重反应。 可内服的有毒之品,更应严格遵守炮制、控制剂量、注意使用方法与宜忌,并宜制成丸剂,以缓解其毒性;同时,还应避免持续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雄 黄 辛、苦,温。有毒。归心、肝、大肠、胃经。 ①解毒,燥湿祛痰:痈疽疔疮,疥癣,虫蛇咬伤。 ②杀虫:虫积腹痛。 ③截疟定惊:哮喘,疟疾,惊痫。 硫 黄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①外用杀虫止痒:疥癣,湿疹,皮肤瘙痒。 ②内服壮阳通便:肾阳不足的阳痿、小便频数,肾虚喘促。虚冷便秘。 轻 粉 辛,寒。有毒。归肾、大肠经。 ①外用攻毒杀虫:疥癣,梅毒,疮疡溃烂。 ②内服利水通便:水肿鼓胀兼二便不利。 白 矾 酸,寒。归肺、肝、脾、大肠经。 ①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