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保护性耕作技术专家关于黑土地的鼓与呼来源:??作者:消费及消费品工业网?发布日期:2015-05-13??访问量:98今年春天,他一如既往地去兰西勘查保护性耕作的进展,去勃利、方正等地为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培训,这样马不停蹄的工作节奏,让人丝毫看不出他是个半年后就要退休的人。任晓东说:“我可以退休,但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不能停,必须把它当事业去做,要用几代人传承。因为做好这件事就是保护我们的黑土地,就是保护好我们中国人的饭碗!”5月5日,哈尔滨风沙滚滚。这个春天最严重的一场沙尘暴扑面而来,令人痛惜那满城清新绽放的丁香。打开微信,不出所料,他又在朋友圈中大声疾呼:“要问黄沙的来处,全因秸秆没盖住;生产方式不改变,蓝天绿水难重现。现在推广保护性耕作刻不容缓!”?在会议上、在媒体上、在各种场合,面对领导、同行、朋友、农民群众,这样的疾呼他已经坚持了10多年。他是任晓东,我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但他更喜欢保护性耕作技术专家这个称谓。黑土地变“馋”了 “我们的土地正从油黑变成褐色、黄色,正在变瘦、变硬,实在令人痛惜。”任晓东一生与农机结缘,从学习到工作,他已经和农机打了45年的交道。因为常年下乡,多年躬身于土地,这位“老农机”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年农村环境变化之大:上世纪70年代,农村的环境是山花烂漫、绿树环绕,一派田园风光。到了90年代,这样的美景就很少了,农村只见无数的房子和大片的裸露耕地。而土地的变化更是令人忧虑,那片“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黑土地只留在了记忆中,如今的黑土地耕层正在变浅,土壤在变瘦、变硬、变黄。有关专家指出,当前的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下降严重,表现为耕层厚度降至12~20厘米左右(原始黑土层达50~80厘米)、生物多样性下降、养分转化效率低等。另外,秸秆等有机物约有60%~95%被焚烧,秸秆还田量极少,造成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8%下降到3%以下,耕层有机质以年均1‰的速度下降。由于地力下降,为了追求增产,农民不得不多用化肥。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经常听到农民无奈地说:这地越种越“馋”了,化肥用得少,产的粮食就少。 “这地必须保护了,不然,我们怎么把它交给子孙后代?”从2005年开始,任晓东就探索着把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新的农机技术进行推广,设试点、做试验示范,争取国家项目,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就这样矢志不渝地坚持了10多年。2006年,任晓东随一位省领导下乡考察,一路上他抓住机会向那位领导详细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发现领导很感兴趣后,他趁热打铁,当即指挥调集人员和深松机具,在玉米收获机现场会上临时组织了一个深松整地的现场,那位身临其境的领导对深松抗旱保墒的作用认识深刻。此后在那位领导的重视和省农委的努力下,我省很快出台了深松整地补贴政策,对推动我省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大地就像母亲一样 “我们一味的向大地母亲索取,却没有想过应该保护她、回报她。”任晓东性格直率,是朋友圈中少见的“诤友”。因为他言辞犀利,总会提出一些反面意见,令人警醒。他曾在很多会议、研讨、座谈等场合毫不讳言:“这么多年,我们在谈到粮食丰收时,总是会计算我们投入了多少种子、多少化肥,却没有计算土地的投入。其实大地就像母亲一样,我们一味的向她索取,让她付出,却想不到给予她保护和回报。”任晓东认为,黑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是,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轮作技术。长期以来,我们对土地一直重种轻养、重化肥轻有机肥。作为一个“老农机”,这两年,任晓东一直在反思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他说,保护性耕作最基本的技术就是用大农机进行深松整地。20世纪70年代,由于在试验中发现深松整地既能保护土地,又能增产,我省一些农机专家曾提出过深松耕法的理念。但这种理念尚未得到推广,就到了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土地开始由一家一户经营,农机逐渐由大农机向小农机转变,“小四轮”拖拉机从此普及。而小农机在田间作业的次数比较多,比如在玉米栽培过程中,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小四轮”拖拉机在田间行走作业次数近10次。土壤因此被越压越实,土壤的耕层也变薄了。又由于传统耕作制度越来越追求精耕细作,农民种地要起垄,要三铲三趟。而垄作有容易使土壤水分散失,垄台易被风蚀等缺点。收割后农民还习惯将地表秸秆等有机物清理干净,使土地从秋收直到第二年春季完全处于裸露状态,因此极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无不与我们沿用了数十年的传统的耕作制度密切相关。另有专家指出,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中,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土区大都会少耕、免耕或是轮作,以保护利用为主。相比之下,我国东北黑土地长期以来都在被高强度利用。要知道,形成1厘米黑土层需要200~400年的时间,而坡耕地不加保护的利用,流失1厘米的速度只需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