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主备教师:王绍莲
成员: 李思英 王荣福 杨正书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一日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
《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语文园地二》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通过学习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
教学要求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4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能一边读课文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6、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会僧体验观察的乐趣。
7、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练习修改习作文,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措施
1、高度重视感情朗读。
2、生字词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4、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时间
5、古诗两首(二课时) 6、爬山虎的脚(二课时)7、蟋蟀的住宅(二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语文园地二(五课时)
课 时 教 案
课题:5.古诗两首 第 1 -2 课时 总序第 1-2 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2013、9、11 执行时间:
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从观察事物中得到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作品。
教法、学法 朗读、讲解、理解、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标出节奏。
题西岭壁
横看 / 成岭 / 侧成峰,
远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
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出示学习任务)。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横、侧、远、近、高、低)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深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结: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