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學入門 ——經、史、子、集 史部概說“史”,原本指史官,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古手字)持中。中,正也。”《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这里,点出了史官记事的分工和原则。后来,人们把史官所作的记载历史的书籍,称为“史”。这里的“历史”涵盖面很大,包括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部概說关于史书的分类,各家不一。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史部作为《春秋》的附庸。西晋荀勖《晋中经簿》将史部从春秋家类独立了出来。东晋李充编撰《晋元帝四部总目》按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时,将史部定为乙部。其后,《隋书·经籍志》将甲、乙、丙、丁四部明确为经、史、子、集四部。 史部概說《四库全书》把史书分为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紀傳體(一)纪传体是我国史书的主要体裁,一般又称为“正史”。 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载历史。其首创者为西汉司马迁。他的《史记》当是纪传体的开山之作。其后,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都是仿其体例而作。这四部史书并称曰“前四史”。 紀傳體(二)后世的官方史书即以它们为范本,进行编撰。这些史书或称“书”,或称“志”,或称“史”,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史书有“十史”、“十三史”、“十七史”、“十八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等名目。到清朝时,所有的史书合在一起,通称“二十四史”。 紀傳體(三)“二十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民国时期,加上近人柯劭忞撰写的《新元史》,合称为“二十五史”;又增列近人赵尔巽等编的《清史稿》,称为“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一) 1 史记[西汉]司马迁私撰 2 汉书[东汉]班固私撰 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私撰 4 三国志 [西晋]陈寿私撰 5 晋书[唐]房玄龄等官修 6 宋书[梁]沈约私撰 7 南齐书 [梁]萧子显私撰 8 梁书[唐]姚思廉私撰 9 陈书[唐]姚思廉私撰 10 魏书[北齐]魏收私撰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私撰 12 周书[唐]令狐德棻私撰 二十四史(二) 13 南史[唐]李延寿私撰 14 北史[唐]李延寿私撰 15 隋书[唐]魏征等官修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官修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官督私修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官修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私撰 20 宋史[元]脱脱等官修 21 辽史[元]脱脱等官修 22 金史[元]脱脱等官修 23 元史[明]宋濂等官修 24 明史[清]张廷玉等官修 編年體(一)编年体,是指按年月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具体而言,就是以时间为经,以事实为纬,叙述史实。它能相对明晰地叙述出同一时代的各个事件,有更强的时空感。《春秋》、《左传》、《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资治通鉴》,以及历代的起居注、实录等,都采用这种体例。 編年體(二)《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代荀悦《汉纪》开创了由断代纪传体到断代编年体史书的先例。其后,有袁宏《后汉纪》、孙盛《魏春秋》、习凿齿《汉晋春秋》、干宝《晋纪》、裴子野《宋略》、吴均《齐春秋》等编年体史书(现仅存荀悦、袁宏二家)。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中最有名的一种,对后代史书的编纂有很大的影响。 * * *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