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编 第三章 题型专练一 形象鉴赏题新人教版.pptVIP

2010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编 第三章 题型专练一 形象鉴赏题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题型专练一 形象鉴赏题 真题回眸 1.(2009·海南宁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 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 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题指导 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答案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2009·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题指导 首先要弄清诗歌的大意,然后针对诗中写月的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再联系上下语境指出它们各自的作用。日暮钟声,“城里”应是灯火辉煌,美丽无比,而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可是江面云水茫茫,前路又在何方呢?夜深月亮洒下清辉,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这歌声引起多少思绪,其中感情体味不尽,只感觉轻舟短楫,疾去如飞。 答案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命题特色形象鉴赏题不是常考点、必考点。形象鉴赏题有两类题型:一是形象类,包括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重点考查景物形象;二是意境类,能根据意象揣摩出意境特点和人物心情。无论哪一类题,一般都要求联系诗的思想内容作答。 试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 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现场答案 描写了一幅杨花飞舞铺满小径,溪中荷叶密密相依,笋 根悄悄探头,沙上野鸭母子相依而眠的生动、温馨、祥 和、静谧的暮春晚景图。 评分分析 该答案可得3分。它很符合这种题的答题模式:描述画面景色+画面特点。且较准确,但未按题干要求:简括。语言稍显啰嗦。 正确答案 描写了一幅初夏(暮春)郊野安详、静谧的图景。 增分提示 这类题型一般包括三个答题点:画面所属(时间、地点)、画面景象、画面特点。简式答案一般只含画面所属和画面特点两个要点。答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保证不丢要点,且比较准确。 试题二: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 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 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 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心情?(2分) 现场答案 营造了凄清、惆怅、孤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依依不舍、担忧的心情。 评分分析 该答案虽说得满分,但存在过度答题的问题。 正确答案 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氛围”1分,“心情”1分) 增分提示 第一问用“凄冷”“冷清”“凄凉”也可,第二问用“惆怅”“失落”“惜别”“依依不舍”等词也可。答环境氛围题大多能用一至两个双音节词准确概括。这些词语大致有:欢乐、幽静、热闹、美好、清幽、雄浑、阔大等。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①书扇韵 姜 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 ~ 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 (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 (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 的?请简要叙述? 答题指导 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 恬静、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达出画笔难于表现的 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 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 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水烟波浩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