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建安风骨的开创与倡导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操是建安风骨的开创与倡导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06-01   说到“建安风骨”,人们往往会想到三曹和“建安七子”。除曹操外,曹丕、曹植以及被誉为建安“七子之冠冕”的王粲也往往会被人们认为是建安风骨的极大体现者。但是笔者以为,这三人之于开创一代诗风、倡导风骨气势的文学功绩,均不可与曹操相比。   一、曹操与曹丕、曹植   曹丕在政治上不如曹操那样雄才大略,长于开拓,他基本上是位守成之君。但是他在建安时期的文学还是很突出的。他是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许多活动都围绕着他和曹植开展。这种地位的取得当然与他是曹操长子直接有关,但他本身的文学才能无疑也是重要因素。   曹丕的纪事诗有《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黎阳》作诗四首、《至广陵于马上作诗》等,这些作品大都与当时的征伐事件有关,一般都写军容壮盛、兵势威猛,表达克敌制胜的决心,写法比较相近。   曹丕的游宴诗多作于建安时期。当时他既是五官中郎将,又是曹操长子,建安二十二年之后又成为魏太子,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悠游自得的公子生活。这时期如《芙蓉池作诗》、《夏日诗》、《孟津诗》等诗,在极写游宴盛况及欢娱场面之后,往往也会归结到生命的感慨。   比如:“乐极哀情来,寥亮催肝心。”(《善哉行》),“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于玄武陂作诗》)。人生的享乐与生命的悲哀相纠结,与曹操《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叹相似,却缺少曹操那种雄心壮志的激情,也就少了一些慷慨的神韵。   曹丕的第三类作品是比较多的。它们大多拟写征夫思妇之情,比如《燕歌行》、《陌上桑》、《杂诗》二首等,这些作品一般揣摩人物心理相当逼真,刻划也极其细腻,写得凄婉悲凉。   其中最优秀的当属《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风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它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而独何辜限河梁。”   诗中使用了乐府及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如“秋风”、“天气凉”、“霜露”、“雁归”“牵牛”、“织女”等,营造出一片浓郁的凄婉悲凉气氛。在以思妇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中当属佳作。   而曹植十三岁以前,随父过着动荡的军旅生活。十三岁至二十九岁是其在邺城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以公子身份,又有父亲宠爱,还与曹操幕中的一批著名文人游宴过从,吟诗作赋。   作为第一流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至为重要,这一点毋庸赘述。刘勰评价他说:“然子建思捷而才?y,诗丽而表逸。”钟嵘评论其诗歌特色时也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备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无论是骨气,还是辞采,曹植的诗歌都堪称上品,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   用《简明中国文学史》中的精辟的论断来剖析曹操之于曹丕、曹植以及整个建安文学的影响是十分贴切的:“曹操以其特殊的地位和豪迈的个性推动了建安文学的飞跃性突破。他把原来缺乏个性、通常也不署作者名的乐府诗改造为一种能够充分显示自我情怀和个人审美趣味的文人诗型,为文学的发展开出了一条新路;他的尝试又深刻第影响了两个儿子曹丕与曹植,由他们把建安文学推进到新的高度。”   确实,在邺下文人集团之中,曹丕、曹植兄弟的卓越的写作成就,确实激励了众多文士们从事文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是曹操的政治地位和热情感召,才使得众多的文学之士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是曹操本人对文学的爱好和提倡,才使得众多的文人在戎马倥偬之际去创作诗歌辞赋;而曹操本人的诗歌风格也因其地位而主导了这一时期文人创作的风格取向。   二、曹操与王粲   王粲有“七子之冠冕”之称,不仅创作颇丰,且成就突出。其《七哀诗》堪称佳作: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此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诗人自身逃亡的经历,也有诗人的所见景况。二是途中所遇到的“饥妇人”的故事。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亲身所感,都写出了悲惨现实。感情浓烈,笔触悲怆。与曹操《薤露行》、《蒿里行》均为记述汉末丧乱的优秀篇章。这样的成就与王粲颠沛流离,无以家为的现实不无关系,正所谓“忧患出诗人”。   三、曹操是当之无愧的建安风骨之开创与倡导者   由此不难看出,在建安文人当中,曹操是当然的领袖。没有他,就不会有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没有他,就不会有众多文学之士投身文学写作,没有他,也就不会有建安风骨的整体体现。以慷慨悲凉为主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