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之美.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享受阅读之美   【摘要】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审美教育的功能与责任。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首先要解决的应是“美在哪里”的问题,发现了美,才能进而感受美并创造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倡导老师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审美教育 创造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8-01   语文课是最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生动、感人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清丽俊雅的小诗包含知识之美,蕴含情感之美。它们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面向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营造美的氛围,打开学生发现美的慧眼,进而感知美创造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   1 析词品句,引导学生领悟语言之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特征之一。各种文体都有其美的特性:或流畅、或生动、或凝练、或严谨、或平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文体不同,认真推敲、欣赏,这样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最深结合处正在于对语言审美的挖掘。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要析词品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安塞腰鼓》的第七自然段有一段描写打鼓的文字:“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排比句的运用尽语言工整之美,“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等比喻的运用把安塞腰鼓独特的阳刚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品析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散文如此,其它文体亦然。如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中的“至少”一词凸显说明文的严谨之美。   2 诵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节奏之美   语文阅读教学,关键还在于读。但是,现在许多小学生读课文或如唱歌、或如数字。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课文,使优美的课文变成学生优美的语言修养。在极富声调变化的朗读中感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音乐美。如《月光曲》一文中,皮鞋匠在听贝多芬演奏时想象画面的描写:“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此时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此时一定是轻柔的,所以应读出一种轻柔的感觉;“月亮月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此时月亮的升高喻示音乐基调的变化,所以读书感情也应相应变化,读出激动、兴奋的感觉;“忽然,海面上挂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用过来......”,此时音乐一定达到了高潮,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想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此时的语调应该激昂、气势磅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读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   3 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把握作品的意境也是审美的重点之一。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感悟。阅读时,如何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对造成美读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如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清风拂面,农村夏夜里特有的蝉鸣、鹊啼、蛙叫、稻花香等等景物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置身于那静谧可爱、闲适温馨的乡野林间。下片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几颗若隐若现的星星,山前几粒清凉的雨点预示着骤雨将至,读者闭上眼睛想象,感同身受,词人一定想要找个避雨的地方。也许会慌不择路,但天有成人之美,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只有通过深入的想象,才能把握这一境界;只有进入这一境界,美读方可形成,才能与作者的心灵感通。   4 范读议读,引导学生体味情感之美   语文课文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并把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穷人》一课,在教学时,教师应进行范读,如,课文开头对天气的描述,要读得低沉而缓慢。任务的心理和对哈,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不同行和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有害怕,也有自责,更有决断。范读是要根据人物不同心理读出不同的味儿来。教师范读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