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交流及其影响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茶文化交流及其影响研究   【摘 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唐代开始,中国茶文化开始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的形成产生了重大作用,其影响表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日本“禅茶一味”文化的形成,日本茶道的哲学化、艺术化和美学化均与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影响体现了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并结合本民族特质进行创新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 日本 中国 茶道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中国博士后基金(2013M532013);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JK1787);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基金(Szxky1211);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12XSYK05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波及世界。而在古代中国主导的东亚文化圈内,日本由于毗邻中国,受中国茶文化影响尤为深远。茶虽是一片树叶,却承载着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茶叶向日本的传入   唐代以前,日本既无原生茶树,更无饮茶习惯,茶叶传入和茶道文化的形成均源自中国,而在此过程中,遣唐使尤其是其中的僧人发挥了关键影响。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具体表现在:首先,这一时期饮茶成为一种精致的文化现象且风靡于整个社会。其次,出现了“茶圣”陆羽及其名著《茶经》。再次,茶艺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操作步骤均在这一阶段形成,如宫廷茶艺、文人茶艺、民间茶艺、宗教茶艺(尤其是佛教)、女性茶艺等。第四,茶文化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中国的茶文学(体裁主要是诗歌)由此开始形成,如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再如齐己的《咏茶十二韵》:“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杜牧的《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不胜枚举。   茶文化在唐代的流行必然影响到遣唐使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使得遣唐使将茶文化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将茶叶与其他唐代先进文化一道引入日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提及日本佛教天台宗始祖最澄(767-822),最澄于公元804年入唐求法,归国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典籍,还将茶树引入日本,从此开启了日本的茶道文化。而在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二个人物则是日本临济宗始祖荣西(1141-1215),荣西于1168年前往中国求法,并再次将茶种带回日本,开启了镰仓时代日本的饮茶之风,荣西之功一是在于他将中国茶叶的加工方法介绍到日本;二是在于他使日本人认识了中国茶文化中的“茶德”,并将其在日本推广,使日本对茶叶功用的认识从物质层面上升至文化层面;三是荣西写就了日本文化史上第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吃茶养生记》,荣西在书中指出:“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灵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昔嗜爱之。”   此后随着日本茶树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日本人的饮茶习惯逐步形成,茶文化不断从皇室贵族和寺院向民间传播,从而使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和茶会文化开始形成,到安土桃山时代,千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1522-1591)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   中国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首先,“禅”与“茶”文化的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流行与佛教有着莫大关系,佛教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茶与佛教形成了彼此相依的关系,一方面佛教使茶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茶促进了佛教徒的修行。唐代佛教禅宗盛行,禅宗倡导以坐禅的方式修行,并以饮茶的方式提神来促进禅修,这使得在有唐一代,寺院僧侣饮茶之风大兴,并由此形成了寺院茶艺和禅茶文化,最终实现了佛教与茶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禅”“茶”形成一体、融为一味。   中国茶文化中的这种“禅”与“茶”的关系深刻影响到日本对宗教与茶文化关系的认知,并引发了它们对这一现象的学习和模仿。这在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的茶道思想中有着鲜明体现,针对此前村田珠光(1423-1502)和武野绍鸥(1502-1555)的茶道思想只注重外在形式的不足,他提出饮茶应以佛法修行为根本,过于强调外在形式和器具,会失去茶道的本意。为此,千利休努力提升茶道的精神境界,他将禅宗精神、寺院清规、僧侣修行方式与日本茶道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草庵茶”,并将起自村田珠光、经武野绍鸥发展的“?鞑琛蔽幕?发扬光大,使之普及民间成为日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茶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文化推崇的“?鞑枥志场本辰绾头钚械摹昂途辞寮拧毙盘酰?同中国茶文化所追求的“和、静、怡、真”有着相通之处,共同体现了对茶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社会功能追求。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