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解读古诗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借助生活解读古诗词   我国诗歌文化流淌千年,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诗歌鉴赏题得分很低,因而影响对诗歌学习的热情,把鉴赏诗歌视为畏途,难扣诗歌之门。诗歌学习和解读的法门不一,笔者认为,借助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走近诗歌世界,体味诗中真味。   一、借助生活,建立诗歌“场”概念   所谓“场”即诗歌的场景、场境,它是指一首诗歌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元素融合创造起来的一个时空,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诗歌就是一场精致的“生活秀”。要引领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穿越到诗歌生活场景里,以一种生活的真实去碰撞叩击另一种生活的真实,勾连、徜徉、体验。解读诗歌,首先找到“场”元素,组织“场”景,感悟“场”境,生成创造,有所感悟和发见。以李清照的一首词为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言近旨远、小中见大、具有巨大艺术空间的小词,也是一首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依据此词特质,要迅速通过时、地、人、事等信息来找“场”,组“场”和入“场”。通过品读,我们能找到这样的一个生活场:这是一个雨打风吹的暮春晚上(时间),在闺房里(地点),有一个年轻的贵族少妇(人物),她望着房外风雨在疯狂肆虐着满庭的花草(环境),她自斟自饮,醉卧深睡。早晨睡起,风停雨住,她急切询问侍女海棠花事,一番感叹:应是绿肥红瘦!捕捉到这场景,再浸淫其生活,回味追问,风雨之夜,女主人公为什么要喝这么多浓酒?早起为何只关心花事?她仅仅是感慨花事吗?她怎知绿肥红瘦?最终再悟诗歌深意。透过深闺贵族女性的生活场,一个孤独寂寞、心烦意乱、惜春伤春、惜花怜己、多情而纤敏、细腻而聪慧的贵族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全诗借事传情,曲径通幽。   二、借助生活,理解和探究诗歌内容题材的丰富内涵   诗歌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因而诗歌题材多样。它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怀古诗、羁旅诗、宫廷诗等。解读诗歌,可先分辨诗歌类别。再从诗歌类型特点,联想我们的生活常理,分析内容情感主旨。这里仅以边塞诗为例,边塞诗是描写边塞生活的诗篇,试想,它如果写人,寄托生活,写的会是哪些人?应该是士兵、将领、边疆百姓、去边疆巡视的大员甚或是君王。根据每类人自身特质再细分。边疆士兵会有哪些类型?该有保家卫国善战型、思乡怀人苦痛型、反对战争激愤型等。边疆的将领又会有哪些?有善战体恤士兵的;有好大喜功只顾享乐的;有怨恨战争和怨恨君王封赏不公的等。它写景物环境,岑参把它写得浪漫雄奇,高适把它写得现实冷峻。它写事,边塞有两国征战、士兵浴血、操练比武、戍守牧羊等特有事务。由生活认知最终整合边塞诗全面知识图谱。藉助图谱,理解边塞诗。如:   没蕃故人   张 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首先归类这是一首边塞诗。对照边塞诗图谱,本诗写沙场征战,全军覆没,朋友遥无消息,生死不知。这是一场悲壮还是悲惨的战争?此诗 “结意深惨”。学生只体味到诗中表面写的作者对朋友生死不明、凶多吉少的“惨”意,体味不出它的另一层的“惨”意。如果借助建立起来的知识图谱,就可以领略到本诗还有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与控诉的深刻意蕴,这样就把这首诗的灵魂给读出来了。   三、借助生活,理解诗歌内在脉理   诗歌内在脉理,即诗歌结构的一种自然性生成,诗歌最常见的结构模式是先景后情,由景而生情就是一种生活常态,这种模式是生活的最自然生成。“起承转结”也是诗歌的一种基本结构模式。“起”即起句,日常人们写诗,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以议起。起句开出,往往语才出一半或语义未丰,承句紧跟其后,构成语意的完整性和圆融性。起承二句,已构成局部意义空间的完整性,再往下就无法延伸。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等的思路转换、结构跌宕的转句应运而生。转句是诗歌跃起的关键,尤其重要,行家看诗很关注这个节骨点。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 “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 结句是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的收束,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它有的直接点题旨,有的含蓄隽永。可见,诗歌的结构形式,无不是客观生活在艺术上的折射。以南宋诗人赵师秀的诗为例。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的起句写景,写梅雨时节,眼前所见,勾勒环境,包括时令季节和地域特色,随意而生活化。一句还不足表现梅雨气候特点,承句“青草池塘”和“黄梅”相互迎合,共同铺就了一个浓郁的梅雨季候生活场景以及人物在这种特有环境下的一种舒朗的、散淡的、又略带喜悦情绪的画面。前两句写足之后,迎来转句。转句不仅结构上是荡开一笔,而且也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