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这里放飞,创新从这里起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想在这里放飞,创新从这里起航   摘要: 为了全面落实薛城区教育局区域发展、一校一品的精神,学校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在区、镇教育部门关心指导下,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走以“弘扬奚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为办学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关键词:学校教育品牌 创新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   陶庄镇奚仲小学座落在奚公山下,盘龙河畔,这里是世界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学校依此而命名。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期,奚仲在这里发明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马车,从而揭开了人类文明史上崭新的一章。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今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再一次腾飞的短板。有关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病不时在各大媒体上刊登,如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而想象力、创造力却在世界上倒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导致中国孩子个性的缺失,学习兴趣的丧失。分数成了教育的GDP,孩子成了分数的奴隶,学生的想象力在萎缩,创造能力在退化。而创新能力从何而来,那就得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了孩子的未来,奉献出我们自己一份力量。   为了全面落实薛城区教育局区域发展、一校一品的精神,我们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在区、镇教育部门关心指导下,我们依靠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走以“弘扬奚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为办学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第一张名片,最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内涵发展文化底蕴的载体,更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我校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1.巧借五美校园创建契机对校园进行美化、靓化。   2.开辟了三个文化长廊:三楼是古诗词长廊,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灵扎根。二楼的古薛文化长廊收录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奚仲;充满自信、勇于担当的毛遂;百业圣祖、巧夺天工的鲁班;勤奋刻苦、凿壁偷光的匡衡;从善如流、食客三千的孟尝君,用古代先人的精神品格去滋养、熏陶孩子幼小的心灵。一楼车文化长廊,则用了近百幅照片生动描绘出车的发展轨道,从奚仲发明并创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单辕车到如今驰骋神州大地的和谐号动车组。从畜力车到机动车,从古代战车到现在坦克,使学生们对车的历史变迁有了一个清析的认识。   二、校本课程开设与综合实践活动   (一)校本课程开设   学校围绕“弘扬奚仲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办学思想,在区教育局、镇教育办的指导下,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2009年9月1日,校本课程《造车鼻祖――奚仲》、《百业圣祖――鲁班》如期开课。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广大师生对奚仲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孩子们播下了创新的意识,埋下了创造的种子。   (二)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让我们懂得动手制作、亲身体验是我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出真知”,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诠释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为此,我校依据自愿原则,成立了手工制作和粘贴画兴趣小组,定期于每周五下午3:30~4:30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激发,想象在这里自由驰骋,学生在这里获取知识和技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案例一:经过一番努力,小组3人用塑料、废弃的烟花筒、滑轮、铁条等材料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吊车。他们放下吊钩想吊起中重物,没成想重物没吊起来吊车却向前栽倒。他们3个人感到困惑,王全芳老师走过来点拨了一句:“吊车为什么会向前栽倒,而没有向其他方向倒去?”他们3个人经过一番讨论和思考,其中一个同学猛拍一下脑门说:“由于提起重物时导致吊车的重心前移因此向前栽倒”。王老师笑眯眯地说:“既然找到原因,那该如何解决呢?”他们3个人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在吊车的后半部分塞进了一个铁块。经过改进吊车,终于稳稳地吊起了重物。我想,此时他们3个人收获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这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非常喜欢手工制作活动,这比课堂上空洞的说教好上百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促使我思考、分析,同时也是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再现奚仲发明车的原型以及车在古代社会的广泛应用。美术教师因地制宜,利用农村大量闲置的秸秆作为材料制作车的模型。学生们在拿到车的图案以后,立刻投入到创作之中。从选材到细节处理,从具体分工到小组合作,从颜色搭配到比例协调,学生乐不知疲。秸秆皮划破了手指,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