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新不如求真
陈茜茜老师借《做语文教学的追梦者》一文,写下了自己十六年的语文教学追梦历程。入门、学步、知困、求进,最初的青涩不安因一次次的磨炼提升终走向成熟自信,语文课堂也在她的努力中摇曳出更多的幸福的芳香。教而后思无止境,静心反思求超越,陈老师的语文教学转型经历确实给我也给很多更年轻的语文教师深深的启迪。
1999年,陈老师参加县“教坛新秀”评比,讲的是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艺术评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我由宋徽宗的藏画《深山藏古寺》导入,并结合西方美学理论的‘缺失性心理体验’和中国传统书画的‘留白’艺术,引导学生从东方人的审美自觉去体悟西方雕塑史上的美学典范。”细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陈老师当时的课堂教学关键词:深山藏古寺、留白艺术、缺失性心理体验、审美体悟。“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清冈卓行从常人难以从正面描写的维纳斯身上生发出了这样崭新独到的观点。当时年轻的陈老师也“为了如此秀丽迷人”,让自己的语文课“失去双臂”。书画、历史、心理、美学、哲学,可谓空间辽阔,内容丰富。乱花渐欲迷人眼,杂草已能没马蹄,广博之下唯独不见语文的姿态。文本被弃,阅读缺失,拓展迁移是有外联无内化,只将文本当成美学教材,“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奋然一跃,学生就被引入茫无边际的理解误区。诚然,文本是译文,不少句子艰涩难懂,可供咀嚼品味的语言点看似不多,但即便如此,我们上的还必须是语文课,教学的突破口就应该回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上来,即走进文本体味语言。陈老师的课,没有从语文的角度去落实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只注意理解虚实相生的艺术现象,却忘了此课教学要“培养学生解读推理过程比较隐蔽的理论类随笔的阅读能力”这一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将对作者观点的解说当作教学主旨,只对“残缺美”展开美学解析,语文课堂美虽在,但依旧残缺。如果说维纳斯失去双臂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那么,这节课,我认为正相反,是一次为获取部分而舍弃完整的教学之旅。这不是语文。
可是,“这堂课学生感觉很新颖,很兴奋”,“课后好评如潮,我获得了第一名”。
2001年,陈老师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执教的是《哀江南》。“课前我精心选取了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出的情感》中的相关语段作为辅助材料印发给学生,课上让学生在研读文本、赏析词曲文辞之美的基础上,讨论明末清初知识分子民族主义的爱国情怀,并配上学生自己改编排演的视频,以让学生对文本有更直观更真切的理解。”字字句句都是陈老师的备课苦心,“让学生在研读文本、赏析词曲文辞之美的基础上”,自述中的这行字见证了她语文教学观念的进步,但客观上讲,获得第一名的两年后,陈老师还是没有走出语文教学的思维误区。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直观更真切理解的,不是如此多的文化背景材料,也不是鲜艳生动的视频资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对语言的研习,反复诵读让学生频频与文本、语言接触,这才是教学正道。至情之文《哀江南》字字看来都是血,梁启超称之为“哭声泪痕之书”。陈钟?畔壬?在点评《哀江南》一课时曾说,语文课应该通过辨“词”析“字”,把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我想,读这篇《哀江南》,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细腻,大而之,又怎能感悟它的精髓呢?”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最朴实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读,读其义,读其理,读其情,“引导学生读,反复读,决不只读一遍、两遍”(张定远先生语)。欣赏戏曲语言,尤其是欣赏曲词,一要反复诵读,体会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要仔细揣摩,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太多的辅助材料只会剥蚀学生的初读体验,演出视频更是挤压着学生本就不多的阅读时间。没有对《哀江南》的深入品读,一切语文活动都难以展开,即便勉力行之,也是浮泛不实。陈老师这堂课,和她也和我们向往的语文课依然存有一定的距离。
可是,“这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获得了一等奖”。
从陈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最想追求的是语文教学的“新”,这也是很多青年教师迫不及待要摘取的光环。不想囿于传统,积极开拓创新,但因为刚站上语文讲台,对语文对教学的理解尚浅,过分倚重形式多样的活动环节,只求场面上的热闹,加上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思,这样,就很容易迷失语文教学的本真。
幸运的是,陈老师终因勤勉、悟性和名师的指点转到了语文正道上来。“无论哪种路径,语言都是不可逾越的‘门槛’,语文教学终究要回到语言的原点”,突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正是这最朴素的语文教学立场纠正了以“我”为主的教学理念,促成她华丽的转身,帮助她稳稳地走在语文教学的求真路上,迈上了一个个新的台阶。只是,当我们为她鼓掌喝彩时,我们是不是还能想起她走过的弯路和她误入的歧途?
听课评课赛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