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目 录 绪论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球系统 第二部分 地壳 第三部分 大气 第四部分 水 第五部分 土壤 第六部分 生物与生态系统 第七部分 地貌 第八部分 地理环境 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球系统 1.地球系统是开放系统 2.地球外部环境 3.地球内部环境 4.地球的运动 5.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6.地球表层系统 第二部分 地壳 7 地壳的物质组成 8 地壳运动 9 地质构造 10 构造发育历史与区域大地构造 11 全球构造 第三部分 大气 12.大气的物质成分与大气圈结构 13.太阳辐射与热量平衡 14.大气环流 15.大气降水 16.天气系统 17.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四部分 水 18.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19.海洋 20.冰雪 21.河湖、沼泽和水库 22.地下水 第五部分 土壤 23.风化(成土)作用 24.土壤发育 25.土壤层和土壤剖面 26.土壤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第六部分 生物与生态系统 27.生物与环境 28.种群 29.生物群落 30.生态系统 第七部分 地貌 31.地貌发育 32.活动构造地貌 33.岩石地貌 34.外动力地貌(上,下) 35.区域地貌 第八部分 地理环境 36.自然地理环境 37.生存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学》绪 论 自然地理学研究什么?人类生存环境 为什么? ①各地的生存环境有重大差别(空间) ②各地生存环境均有较大的变化(时间) 怎么研究? 自学为主,课堂介绍方法与新成果 举例1 今日实况 黄河河底见天 1.2009年2月16日报道(新华社记者梁强)《黄河见了底》。 举例2举例3 长江断航? 2003年2月15日成都讯:从春节期间开始,长江上游重庆至宜昌段出现罕见特枯水位。 第二个月亮 据《安徽工人报·天下文荟》2003年2月11日报道:美国专家认为600年内,地球将拥有第2个月亮。 2003年7月8日,一颗小行星2002AA29接近地球,……95年内它会运行到距离我们地球相当近的距离,……在最近600年里它会成为地球独特的第二个小月亮,……。 “自 然 地 理 学” 研究过去、预测未来 《周易》原本为古人所遇 自然现象的实录 一.古代的自然地理学 《周易》实录内容与人类生存活动有密切关系 古人为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种种活动,最普遍的是出门上路或涉水,或去求见什么人。出门上路会遇到危险吗?涉水过河会遇到洪水风浪吗?要建个什么东西会遇到什么灾难而被毁吗?古人心中无数,通常的做法便是求助于“明白人”借占卜以预告。 据《周礼》* “以八卦占筮之八故,以视吉凶”。东汉郑玄注释“八故”为“征、象、与、谋、果、至、雨、廖”,“征”即征伐,“象”指云雾、灾变等,“与”即给人以物,“谋”指谋议,“果”谓结果,“至”为来到与否,“雨”看是否下雨,“廖”指病愈与否。从郑玄的注释可见古人想预知吉凶的都是与古人的生存密切相关的活动。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李冰约公元前256-251年任蜀郡守期间兴建,本是个系统工程。 都江堰全景 鱼嘴前,水自动往内江流 外江经常断水 内江碧水滚滚 内江碧水绕山而行,注入宝瓶口 低筑堰,用于泄洪排沙,注入外江 宝瓶口与离堆 碧水通过宝瓶口灌溉成都平原 碧水通过宝瓶口直泄而下 灌渠(分流河)上的南桥 安澜索桥 都江堰全景 灵渠之一 灵渠之二 灵渠之三 灵渠之四 灵渠之五 中国自然地理学发展的主流是前赴后继考察实践、总结经验,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城乡建设规划、减轻自然灾害和巩固国防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并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经典著作或全部或部分,实为自然地理描述。如《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可能出自战国时代)记载了当时的名山为“九州之镇山,在扬曰会稽,在荆曰衡,在雍曰华,在豫曰嵩,在兗曰岱,在青曰沂,在并曰恒,在幽曰医巫闾,在冀曰霍”。 如《尚书》中的《禹贡》篇(可能为战国时代,作者不详),即用自然分区方法把全国分为九州,记述当时我国的地理情况,特别是该书把治水传说发展成为珍贵的古代地理记载。《水经》(《隋书·经籍志》言“水经,三卷,郭璞注”)和《水经注》(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实为河道水系专著,前者载江河“百三十七”,并附《禹贡山水泽地所在》凡六十条;后者记载大江大河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它所引用的书籍就多达四百三十七种,特别是《水经注》已有关于“川流戕改”与河道变迁研究的记载,卷一《河水》记: 《尔雅》曰: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物理论》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汉大司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