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摘 要:环境教育应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寓环境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不断挖掘语文素材,不断找准渗透点,就一定能让环境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
关键词:环境; 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6)03-082-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环境教育应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使小学生掌握初步的环保知识,形成有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树立对生活环境更加积极的行为准则,自觉地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做到文道的紧密结合。
一、识字教学,巧妙渗透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把识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巧妙地渗透环保教育,则更生动,直观,成效胜过长篇大论的说教。如在学习生字“惯”字时,除了教给学生会掌握“惯”字的读音、笔划笔顺外,还要启发学生进行组词和造句。在教学中,许多同学把“惯”字组词“习惯”(即长期养成的,不大容易改变的行为),并用这个词造了好几个句子。其中“我们从小要养成爱花草树木的好习惯”;“我们要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习惯”;“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针对这三句造句,教师应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这三个句子都造得很好,爱护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环境、不随地吐痰既文明又卫生,还可以减少疾病,健康成长,这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何乐而不为?这样,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字词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应学的知识,还在识字教学中促使他们产生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二、学习课文,自然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便可以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1.利用课文插图,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比如苏教版第八册《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作者通过描写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中,教师可将课文插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现塞特凯达斯瀑布以前那种“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以唤起学生的激情,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瀑布的赞美依恋之情,继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怀。此时,教师可以从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如今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已不再是那么壮观宏伟,“再也见不到昔日的壮观气势了。它在群山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而是由于人们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进而导致塞特凯达斯瀑布今日的枯竭!通过这样的对比教育,学生易于形成强烈的对错观,知道破坏环境,必然遭到环境的惩罚。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往往并不鲜明显露,而是尽可能地隐含起来,让读者去体味、去思索、去挖掘,所以环境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由辞以通其道”。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灰椋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把学生引入一片宁静而景色优美的树林之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陶冶人的情操。这样抓住学生的情感,引起心灵上的碰撞,便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3.指导感情朗读,升华环保意识。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教学《西湖》《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这类描写祖国美好山河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美丽大自然的优美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写作教学,有机渗透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训练方式。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每当游览一个公园,参加一次活动以后,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味的手工创意--向日葵》-美术课件.ppt VIP
- 派出所民警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doc VIP
- VIVITEK丽讯RU7695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原调正谱bE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钢琴伴奏联考.pdf VIP
- 泳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篇).docx VIP
- 少儿水粉 玫瑰庄园—美术课件.pptx VIP
- (一模)贵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卷(含官方答案).docx
-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苏J9508室外工程-标准设计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