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意”   本单元的教学篇目是几首中国新诗词,包括《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诗词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尤其是抒情诗,其内容就在一个“情”字:革命豪情、朦胧爱情、绵绵别情、赤子之情……陆机有言:“诗缘情而绮靡”,此或比孔子所言之“诗言志”更贴近诗歌内核,“志”是一种理性的认知力量,是“思想”;而文学更富于感性化的特点,重在“情感”。   然而,“情”与“志”并不能完全分割,它们统一于作者主观层面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皆属于“意”的范畴。惯常的阅读教学要求提炼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诗词教学中,就是品味诗“意”。   我觉得围绕“意”,诗歌作品可从“意象”、“意脉”、“意境”三个维度进行多角度的全面解读。本文重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主观层面的表达是抽象的,抽象的“意”须有形象的寄托,常见的手法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体现了诗词创作的形象思维。作者借助客观物象来寄寓、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象”即是诗词的直接呈现,或日客观呈现。   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相互融合,形成诗词的核心元素一“意象”。   欣赏诗词,应从意象人手,它是诗人用来寄托内在情调的,―方面表达的是诗人心中主观之“意”,另―方面却以客观的“象”为寄托,如“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轮明月道尽了满心的孤独与思念。这里面涉及意象的选取(写什么)、刻画(怎么写)、目的(为了什么)等问题。写月亮,“几回圆”是其本身的特点,亦可看出时间的流逝,用以寄寓思念的真切绵长,是恰当的。同一对象,由于作者的着眼点不同,流露的情思也是千差万别;反过来说,作者为了表露某方面的情思,会故意展示它的某种特点。月有阴晴圆缺,聚散有形,任君索取:“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可爱可恨,相映成趣,如何选取、刻画最终取决于作者是为了表达什么。   所以,象由意统,意由心生,意象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客体,而是要表达主体的情志。分析意象就是分析作者的主观情意如何与客观物象进行融合,以及它们如何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分析意象的两种方法:   (一)主客观的统一   首先,看作者所写的意象客观上展示的特点。其次,品味作者借此特点的展示在主观上流露的情思。   分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个画面的意象:客观上,明确选取的是“山”和“林”两个意象,然后看作者如何描绘,其笔下的山林有何特点?它不是一座山,不是一点红;不是一片林,也不是微染。“万”、“遍”、“层”、“尽”四个程度词表明视野的空间是绝对广阔的,目之所及的红是红得彻底的,它呈现的是寒秋时节橘子洲头特有的壮美景象。而主观上,他借此想表露什么情思?红这种颜色给人的固有感觉是热烈、浪漫、充满生命力的,一经作者大肆铺张后,这种美得到了极大的凸显,我们可以从中品味到他的心中所思所感――寒秋没有将人的热情浇冷,北去的湘江没有带走人的追求,而是由铺天盖地的红色视觉冲击将胸腔点燃,燃烧起满腔的豪情壮志。红色也是一种血色,若是万山为血所染,这或代表着词人对国人内心隐藏的血性的呼唤,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抗争岁月的期待。   概括起来,词人描绘了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来寄寓内心的豪情壮志,主客观两方面的特点都十分鲜明,与传统写“草木摇落而变衰”,“秋花惨淡秋草黄”等悲秋之象形成强烈对比,打上了自己独特的烙印。   以此法可分析《沁园春?长沙》中出现的其他意象,如“湘江”、“鹰”、“鱼”、“同学少年”、“浪遏飞舟”等等;亦可分析《雨巷》中的“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颓圮的篱墙”等;《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浮藻”、“青草”、“星辉”、“夏虫”;以及《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一系列的生活意象。需注意的是有些意象带有很强的象征性,则其蕴含的情思更不能只从表象上去解读,以《雨巷》为主。   (二)“还原”与“对比”   意象是作者眼中、心中之意象,客观物象会受到主观情思的冲击,所以诗词直接呈现出来的物象总是被作者的情思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的景象会发生“异变”,产生不符合实际,甚至不合理的成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一个细微而显眼的异变:“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本无形无色,更不会是紫色,此处的紫色是诗人用心灵的笔墨给她渲染上去的,绘出大堰河某种朴素、低调而不失高贵的美感,同时传递了自己对她的感恩。我们在分析意象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还原”被异变的客观景象,再拿还原后的本来面目与异变后的成品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把握作者的主观意图。   “异变”有时表现为对客观景象的故意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