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广州花都灰塑文化品牌的构建
摘 要:通过分析广州花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的发展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困境,结合广州花都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从“政―企―人”三方面保护花都灰塑文化遗产的方案。三者共同着力于构建广州花都灰塑文化品牌,推广花都灰塑品牌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花都灰塑;建筑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2-0096-03
灰塑作为花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随着岭南灰塑的代表人物――邵成村早年在花都开始对灰塑进行申遗的层层准备,广州市花都区的灰塑艺术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灰塑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尤为突出。
一、灰塑及其特点
1.灰塑及其发展
灰塑,俗称灰批,是用石灰、稻草、纸筋等材料,通过加工发酵制作而成,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沿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是一种岭南地区传统的标志性建筑装饰艺术,“灰塑是广东特有的一种建筑装饰”[1],与传统的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齐名。
据南宋《宋高僧传》第十八卷记载:“敕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赐谥曰真相大师。于今侍立于左。若配飨焉。[2]”灰塑在宋朝就已经存在,而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根据《陈氏书院契据登记簿》记载,位于广州中山七路的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广州现存规模最大,装潢最华丽,保持最完好的传统岭南灰塑代表的传统建筑。其建筑艺术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和彩绘画等不同风格的工艺,使陈氏书院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典诗情画意和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可见,灰塑建筑艺术逐渐在岭南地区大展拳脚,成为岭南最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代表。
民国时期,广州地区涌现出了如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等灰塑艺人,为灰塑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后,灰塑工艺曾一度停止而面临濒危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府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灰塑艺术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其制作材料以及制作手法均有所创新,与近现代建筑艺术有所结合。经过当代灰塑工作者的适当改造,灰塑的制造加入了环保材料,使得灰塑更加符合现在社会的需求。广州陈家祠以及花都资政大夫祠的部分灰塑建筑修复也使用了此方法。灰塑作为陶塑的一个分支,其作品种类没有其他传承较好的建筑艺术多,但贵在作品制作精致、色彩绚丽以及本身的材质特点,在现当代其数量较多,甚至出口到东南亚以及中东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
2.灰塑的分类
灰塑分为传统灰塑和现代灰塑摆件。传统灰塑往往是在屋脊上,重量重,不能轻易地移动,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主要是以仙桃,麒麟,蝙蝠,人物为造型。传统灰塑的制作过程是经过配制材料,构图,固定骨架,造型打底,批灰,上彩等六个步骤,在造型打底中要用到草灰根与纸巾灰。传统的灰塑是用矿物料来上色的,矿物料的价格不便宜,色彩可以保存百年不变。现代灰塑摆件则是摆在家里面,重量轻,可以随身携带,观赏方便。加入了广州的有代表性的建筑造型,有的甚至还融汇了剪纸,广绣等的艺术元素,使得灰塑元素变得多样化。在现代的灰塑摆件制作中往往不会用到草灰根,现代的灰塑摆件中的定位决定了其不能用高价格的矿物料,这样对灰塑的保存就会有影响。
3.灰塑的特点
雅俗共赏,审美价值高。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其接地气的外形以及色彩容易被岭南地区的民众接受,雅俗共赏;灰塑作品多在高处的墙体以及屋顶部分,特别注重仰视效果,人站在低处观赏时也感觉较为舒适。主要布局在:门额窗框,屋脊垂带,山墙犄角等,线条粗劲,颜色亮眼分明,提供较高的审美价值,供艺术欣赏,满足了人们对美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的追求,实现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结合。广州陈家祠和花都的资政大夫祠等建筑还被开发成了旅游资源[3]68。灰塑建筑无处不体现出一种岭南特色的建筑美,它并非一种实体性的存在物,而是“建筑的审美属性与人对建筑的审美需要相契合而生的价值”[4]。
防渗抗压,实用性较强。灰塑工艺品的主要材料――石灰,经过特殊的加工,最终变得非常的密实、坚硬,滴水不渗。而且在抗压强度、韧度、寿命以及粘合方面绝对可以和现代的水泥相媲美,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所以,在寺庙或者一些岭南古式建筑中,易渗水或需要防水的地方,都会使用灰塑装饰。灰塑还可应用于外部装饰,经典作就是广州的陈家祠;亦可应用于内部装饰,经典作就是客家围楼的天窗灰塑。
二、广州花都灰塑发展成就和困境
广州灰塑是花都区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