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题与研究·高考语文》2010年第1期
[命题研究]
近两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析
[解题探讨]
廓清雾霭 有的放矢
名家风采神韵类文章阅读技法例说
[考点专题]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考点精讲精练
[命题研究]
近两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析
作者:余闻
2009年全国甲卷 第二大题 现代文阅读 第二大题选文为科学类文章,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所选文章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为命题需要,节选原文,并略作改动。选文围绕“甲骨文‘王’字的释读”组织材料,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全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文字深入浅出,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可读性较强,适合于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由于阅读文章的速度也是对考生水平的一种考查,所以2009年选文的长度比往年略有增加,本文为903字。同时,为帮助考生理解选文,本题附上了原书甲骨文、金文“王”字的插图一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字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直的“一”,而是具有弧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金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发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矢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它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5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 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 C 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 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像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本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D。先看A项,原文说:“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对照插图,A项的理解应该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可能有人会认为,A项应该表述为“……是指最上面有没有一横的‘王’字”,才符合原文。但是从表达的意思上看,A项应该无误,这正如有人问“你是什么时候来北京的”,答成“我是昨天来的北京”也可,不一定要答“我是昨天来北京的”才行。再看B项,原文说罗振玉“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从上下文看,罗氏对比的当然是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所以B项的理解是符合原文的。再看C项,原文说甲骨文“王”字的“构成一直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传热学(全套714页课件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语文4 小公鸡和小鸭子课件.pptx VIP
- 课-铜版纸彩印市场哲学数学原理完全配图手册缠中说禅.pdf VIP
- CQCIO_001—2019软件及信息化工程造价规范(V5.0) 2019 28页.pdf VIP
- 互联网技术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大纲PPT.docx VIP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pptx VIP
-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pptx VIP
- 插画人物头像课件.pptx
- 20210820-申万宏源-申万行业分类标准2021版说明.pdf VIP
- 2025年最新全国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