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洪吉童传》的儒家思想及其二元结构体现【摘要】 东方乌托邦小说《洪吉童传》为李氏朝鲜时期文人思想家许筠所作。著书于16世纪,成书于社会矛盾激化的动荡时期。小说中儒家、道家思想相互混杂交融,但儒家思想是贯穿小说的思想主线,也是促成主人公行动轨迹的主要动因。而在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与行动均呈现出二元化的倾向,又表现为对儒家思想的既遵从又背叛。【关键词】 东方乌托邦; 儒家思想; 二元化意识结构及其体现; 二元化实质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16世纪正值李氏朝鲜时期,李氏朝鲜王朝的历史基本可以看作是朋党纷争的历史。在社会动荡中寻求某个空间以摆脱困境的欲求,促生了当时乌托邦文学的产生,这一时期许筠所著的《洪吉童传》即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真实诉求,故事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李朝的影响,同时又充斥着“忠诚”与“背叛”的二元性倾向。一、《洪吉童传》中儒家思想的表达方式16世纪是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时期,在儒学方面没有造诣,不仅不能成为上等人,更不能成为学者或入朝为官。作者许筠正是出生于这一时期,且其父为当朝东人党领袖,可谓位高一时,权倾天下。在这样的高官正统家庭环境里,儒家的教养自然是基底深厚的,儒家思想也自然成为许筠的思想核心 ,这样的思想也体现在了小说《洪吉童传》中。小说通过以下环节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意识。1.身份的等级差异与主人公洪吉童的离家出走小说主人公洪吉童身为庶出,当时的庶出身份是十分低贱的。对身份等级制度的不满的苦闷,成为洪吉童离家出走的原动力。洪吉童认为嫡出或庶出而导致的等级差别不是上天的旨意 。身份差别只是官僚们为了便于统治和治理,人为制定的政治制度和规定。洪吉童要打破这种规定和束缚的勇气也同样来源于儒家思想。首先:对父子兄弟血缘关系的认同是儒家思想所主张的人伦的根本,不允许呼父呼兄本身就是违背儒家思想的。其次:对人类而言,虽有“天命”,但儒家思想主张,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即每个人谋事做事方法及策略的不同,人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人生的。正所谓“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孔子对命运和天意的解读,也正是洪吉童所着力追求的。2.立身扬名的终极目标洪吉童的人生目的是将孔子或孟子作为榜样成为文臣,为国家效力,建功立业,立身扬名。洪吉童在书斋中看书突然推案叹曰:大丈夫来世一遭,或称为孔孟学士,若此不能,则熟读兵法,怀揣将帅之印,东征西讨为国家建功立业,扬名万代,此乃大丈夫之快事 …..。通过洪吉童的告白,可以知道洪吉童要突破和实现的,不仅仅是对身份制度不平等的反对和打破,也包括追求功名。追求功名的入世观符合儒家思想的主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洪吉童传》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身份制度的不满,更是按照儒家思想的指引实现主人公洪吉童人生目标的一部小说。3.忠孝观念洪吉童接受了朝廷赏赐的兵曹判书一职,感谢朝廷恩典,化解一生怨恨,并答应远赴他乡,不再与朝廷作对,这是对朝廷的忠。洪吉童的父兄劝其自首,洪吉童没有反抗,欣然前往,这是对家庭的忠。其父去世时,洪吉童奔丧带孝;柳夫人去世后,洪吉童与同父异母兄弟前往拜祭,这是家庭伦理观的 “孝”。4.建设?t岛国,实现人生目标洪吉童最终以“德”和“民本主义”为基础,按照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建设了?t岛国这样一个理想中的国家。“是年11月,甲子日,洪吉童即位,满朝百官高呼万岁,欢呼与喜悦之声震动朝野,王给诸将领赐封,追封其父为成尚公,贤德王,赐封丈人白龙为副院君…..,王即位后,广施仁德,不到10年的时间里,国家太平,百姓安乐….”但私自建国,成为一国之王的意图又与儒家思想所背离。特别是朝鲜时代的程朱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冒犯君主,另建国家更是为当时的儒家思想所不容。二、二元化体现的实质《洪吉童传》中行动及思想上的二元化矛盾体现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儒家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矛盾而引发的,即洪吉童行动中矛盾的行为指向来源于儒家思想理念本身。儒家思想强调顺应天意,同时又主张用积极的入世态度处理人生中遭遇到的坎坷与不幸, 将“和平与秩序”作为人间世态的理想状态,主张理性地顺应外部世界,求得与外部世界的一致而达到和谐统一。同时又表现出积极入世的姿态和世界观,“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出要改变世界的强烈欲望和愿望, 因为儒家思想内部的矛盾和不统一,使得作者的思想亦产生矛盾,同样小说中的人物也因此有了矛盾的行为走向。三、结论孔子所主张的“天”本指自然,“天道”本指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外部适应性格,导致在后来的儒家思想发展中,“天道”为“王道”所挟持,变身为“王道”,对自然法则和“天道”的遵从,也转化为对“王道”的遵从,使哲学思想与世俗王权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而之所以导致儒家思想具有外部适应性的原因在于儒家思想不是“第一原因 ”或“绝对超越(外部超越)”,他追求“理性的适应世界”,而不是 “理性地掌控世界”。儒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