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深处年味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愁深处年味浓去大南山吃“最美年夜饭”年关将至,我们翻过银装素裹的金银山浪风丫口,来到了山腰里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南山苗寨。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朴、习俗保存较好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川黔滇苗族方言标准音点,与世界70%以上苗族风俗同宗同源,因此被各界称为“世界苗源故乡”。此刻,芦笙、皮鼓、歌声、炮声,还有穿着盛装的苗家儿女们雀跃欢声,声声入耳,苗寨里一片欢腾。这是怎么了?村民组长再辉说,今天寨子里5个村民组杀了十几头肥猪,要举行祭祀先祖的“解簸箕”仪式,“最美年夜饭”的海选也正在进行。原来,我们很幸运,来苗寨里赶了个“早年”。走进村民李德鹏家,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说自己家参赛的“年夜饭”马上就好。只见他拿出几块深红色的豆腐干切成条状,锅里放点油,将豆腐干翻炒一下,撒点辣椒、蒜苗,再捏了点盐撒在上面,一盘苗家香干就出锅了。“苗家年夜饭就吃这个?”我们心里犯了嘀咕,有点犹豫地夹了一块香干放进嘴里。瞬时,前所未有的香味溢满了口腔,几位客人三下两下就将一盘香干吃了个干净。李德鹏笑呵呵地坐在一旁,看着客人们的馋样。这道苗家香干,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全部用植物香料腌制染色,制作过程很是讲究,每年吃年饭都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因此,参加“最美年夜饭”的评比,他可是志在必得。在村里走上一圈,3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拿出祖传技艺筹备参赛的“年夜饭”:有的只是一道精心制作的主菜,譬如八卦鸡、盖碗肉;有的则做了“八大碗”,样样都是色香味俱全;有的则别出心裁做了些小零食,譬如将自家种的山药,在火堆里焙一下,外皮便像脱衣服一样剥下,咬一口,满口清香。说起大南山苗寨里的年饭,村里老老小小都讲得头头是道:除夕吃的年夜饭,被称为“苗家盛宴”,又称“九缸钵”,最常见的菜肴组合是“孝顺汤”、“八卦鸡”、“百寿菜”、“盖碗肉”、“墩子肉”、“旺子汤”、“话吉缘”、“穿沙饭”、“还魂汤”。这是祭祖的饭菜,也是团圆的家宴,因此,制作过程格外讲究,不放一点味精,不放一滴酱油,全凭新鲜的食材、天然的香料以及祖传的手艺。正月初三以后,祭祀活动结束,苗家儿女开始外出采花,寻找心仪的对象,花场上歌舞不断、芦笙不停,要热闹好几天。这便是苗族具有悠久历史的“采花节”,在此期间,大南山苗寨里吃的就是俗称苗家“八大碗”的“采花宴”。与“九缸钵”相比,“采花宴”没有那么丰盛,却多了几分情意,菜肴组合一般是:“情意绵绵”、“悄悄语”、“金玉满堂”、“焐山药元荞蒸”、“话吉缘”、“如意香丝”、“爱情粑”、“竹筒饭”。在浓浓的年味中,我们应邀尝遍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苗家过年美食,不禁对大南山苗族传承了千年百代的年夜美食与乡愁文化佩服得五体投地。例如,“苗家圣宴”中的第一大菜“孝顺汤”,食材便是秘制的牛肉汤锅。苗族人有一种说法,父亲欠着儿子一个媳妇,儿子欠着父亲一头黄牛。因此,父亲含辛茹苦养育儿子,帮他成家立业。父亲去世后,儿子无论如何都要宰一头牛来祭祀父亲。这一道灌注了血缘亲情的牛肉汤锅,被苗族人家当作最为神圣的“孝顺汤”。每个传统的饭菜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感慨万分的悠远故事,我们听得正起劲,却被村口的礼炮声吸引。原来,从远方赶来参加“解簸箕”的亲戚族人到了,村民用三声礼炮迎接,芦笙、皮鼓调声一转,奏起了热情的迎宾曲。苗族干部泽军说,大南山的苗家人为了祭祀祖先与父母亡灵,每一家人都必须在父母亲去逝三年之后做一回“解簸箕”的传统祭祀。相传,远古时候,苗族人的先祖在战争中去世,条件简陋,只能以一个挡土避雨的簸箕盖在遗体头上下葬。三年之后,先祖托梦给子孙,说簸箕压住了他的脸,让他透不过气,看不到天。第二天,子孙请了巫师做法,在芦笙和皮鼓声中解开了簸箕,使先祖的灵魂得以安息转世。从此,苗族人祭祖的“解簸箕”仪式便世世代代地继承了下来。上世纪80年代,一帮世界苗族的后裔从美国到中国寻根,走遍了西南地区苗族聚居之地也没找到血脉嫡亲。最终,通过苗族祭祖“解簸箕”仪式的相互印证,他们在大南山与老苗王李大明之间实现了毫无障碍的苗语交流,抱头恸哭,大喊着“终于找到家了……”伴着悦耳的芦笙,听着动人的故事,闻着诱人的香味,吃着独特的美食,看着美丽的姑娘,赏着欢快的舞蹈,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也不由得陶然其中了。去南龙体味宁静悠远不相信这就到了南龙!一小时前,从兴义出发。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的甜味,沿着正待收割的甘蔗林,在重重山峰间穿行。路旁屋舍墙壁上,石灰粉刷的“布依八音A队”等字样一闪而过。是的,这就是南龙。没有冬天的痕迹,也不见寨子的影踪,只见葱葱郁郁一座山。在寨外任何方位都无法窥见寨子全貌,因为这原本是榕树的世界,而吊脚楼只是其中点缀:100多株200年以上树龄及300多株100年以上树龄的榕树,严严实实地将寨子包裹起来。南盘江畔温暖湿润的气候,纵容着古榕肆无忌惮的生长,繁茂蔽日的树冠,参差披覆的气根,形态奇特的树根。每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