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绘本的人:种下第一颗种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绘本的人:种下第一颗种子 蔡皋安徒生曾说,孩子就是小不点,记不起自己最初是躺在哪朵花里,花儿发出怎样的香气。但是他们长大成人以后,身上却有某种品质,使他们说:“我最爱这朵花!”在中国尚不丰厚的绘本土壤上,原创者们就是为孩子种下第一颗种子的人。 蔡皋:民间土壤的滋养头发已灰白的蔡皋笑起来还像个孩子。她拿出一沓名片让我挑张喜欢的,有字的一面只有基本联系信息,丝毫未提及她国内绘本界权威的身份,无字的一面则印着趣致孩童形象的水彩小画,张张不同,追着喂小鸡的、趴在地上看书的、在妈妈怀里撒娇的……还有一张是背着书包、提着画箱去上学的小姑娘,她说“就像我小时候”。蔡皋1946年出生在长沙,那是一个民间文化还没有退化的年代。“那时候长沙不像现在摊饼一样的那么大,还是个湘江边的小城,有水就有商埠,就有人家。独院落,小街巷,麻石路,这种格局还没有变。大家庭聚居在一个院子里,季节的变化和民间的民俗衔接得天衣无缝,过年不用说了,三月三采地菜,清明踏青祭祖,夏至外婆做夏历坨……”蔡皋从小跟外婆长大,那时外婆经常一边做针线活,一边给她讲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聪明女子,调侃的都是男性。比如有一个是说,家里要来客人,女的和男的说:“家里有客人,你吃相要好点。”但她还是不放心男的,就在他腿上拴了一个小绳儿,女的在厨房里拉一下,男的才可以动一下筷子。结果女的去上厕所了,小猫小狗不停地拉小绳儿玩,男的就不停地动筷子,最后肚子撑得要命。蔡皋说,外婆讲的这些故事带有她的色彩,她的体温,多半都加入了自己的诠释。女性在那个年代虽然没什么地位,但她们对生活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像外婆一样,她们都是家庭生活方面的高手,可以让生活充满她们的气息和情趣,这种来自民间的怡然自得也影响着蔡皋。蔡皋自己已经做了外婆,但还常常怀念外婆带她去看戏的日子。“台上热热闹闹地唱,台下热热闹闹嗑瓜子、嗑花生、吃茶。小孩子还吃得到寸金糖、紫苏梅子一类。搞得一手一嘴蔑黑的时候跑堂子的伙计就有滚热的毛巾递过来,大人擦过一遍嘴巴,顺手把我拖过去,看也不看,将白毛衣往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巴就是一拖,拖完继续又吃又看,笑死人,哪是看戏,直叫是吃戏,吃得手指老是蔑黑的,戏是烂熟的。”蔡皋怀念看戏,由看到画,不由自主把这种戏院里的热闹氛围带入画里。“童年太干净了,你染什么就是什么,看了戏了就染上戏了。”上世纪80年代,尽管绘本并未引进,但图画书的创作蓬蓬勃勃。一大批人跟湖南少儿出版社的蔡皋一样,身兼双重身份,既是编辑,又是创作者。蔡皋说,他们这代人有民间生活体验,喜欢传统文化,又对现代艺术敏感,希望找到一条结合的路径。改编相对原创更容易,特别是经典民间故事,因此形成一股学民间的热潮。问题是,民间怎么学?创作进入到成熟期的时候,她问自己,民间内核的东西是什么?其实造型、色彩这些都是表层,民间精神骨子里皈依为一种精神,她总结为“对生活的大肯定的精神”:看待生活的悲欢离合,都是欢天喜地的,都是喜剧。因为民间多凶险,多悲苦,需要化解,民间文化本身就带有祈福色彩。这种不屈不挠,这种积极态度,正是民间精神最宝贵的。有一次,出版社要蔡皋画一本图画书,她想到小时候很喜欢的《聊斋》里的一个故事《贾儿》,说的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沉着地用计谋惩罚了迷惑 《晒龙袍的六月六》内页(蔡皋绘) 《孟姜女》内页(蔡皋绘)母亲的狐狸。蔡皋说,她小时候就喜欢看《聊斋》,她觉得《聊斋》是有力量感的,一种朴素的、对美的生活的渴望,一种尊重与被尊重的精神渗透其中。她在《聊斋》里读出了戏曲,也读出了民间:“因为一切民间艺术形式的艳丽、丰富;变形、夸张;神秘、幽深,在《聊斋》里都有对应物。蒲松龄也说:‘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他说他的知心朋友都在那些幽微的地方,那也是民间。”不过,蔡皋最初提出想画《贾儿》这个题材,很多人都反对,“狐狸迷惑母亲”这样复杂隐晦的故事,小孩子怎么会看明白?她的想法是,重点放在小孩子身上,不渲染妈妈怎么被狐狸迷惑上。她知道,将《聊斋》故事做成图画书给孩子看是有难度的,但就像她读《聊斋》,小时候是从听故事讲故事开始的,读原作则是长大以后的事。从中读出了一点意思,知道了一种况味,则是在有了一定阅历的时候。她想做的图画书也是这样一种超越年龄界限的东西。孩子小时候可以读故事层面,慢慢可以读出它的好处,最终形成一种审美趣味。就像禅宗里面的“一指禅”,让孩子顺着这一指可以看到天边的月亮,比如古典的好诗歌、好的文学作品,作用无异于路标。蔡皋认为,对于成人来说,幻想的世界是不能存在的,他们只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可是有什么必要在儿童幻想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中设置一堵墙来呢?儿童们天生就有在幻想和现实中自由往来的本领。黑色是这个后来改编为《荒园狐精》故事的底色,也是与《聊斋》故事内涵契合的颜色。蔡皋是怀有生命敬畏感的人,她说:“这个世界中幽微的事物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