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体育教学质量的记忆碎片和点滴感受摘 要:根据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列举了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记忆碎片和点滴感受。认为应从学生能否在未来生活中应用体育知识技能的视角出发,综合衡量和改进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关键词:体育教学;记忆;感受;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10-03要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新中国成立后60余年的发展历程及质量做一番比较与评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撇开官方历史文件和教科书中学校体育史的记述,仅根据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把头脑中残存的体育教学记忆碎片串联起来并谈一点感受,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记忆这东西像个筛选过滤器,忘记的多是淡漠的,记住的多是深刻的,说不定这些残留的记忆碎片正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典型特征。如把这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碎片客观地加以描述,或许对比较研究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质量问题会有些启发或帮助。一、“文化大革命”前1.记忆碎片20世纪50年代尚未上学,与学校体育有关的记忆只有一条,那就是上中学的哥哥经常炫耀他获得的一枚劳卫制证章,令我羡慕不已。这“劳卫制”的意思我长大后才知道是“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简称,达标者可获得一枚证章作为奖励和证明。60年代已上小学,依稀有些关于小学体育课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50米赛跑,自己拼全力想跑小组第一,在自以为跑了第一名后那股子高兴劲儿现在依然清晰(其实教师根本就没宣布过名次)。另外就是跳沙坑(学生把跳远称为跳沙坑),尽管跳的满鞋都是沙子,但却很兴奋。到了高年级,教师在校园里放一个移动的篮球框(一根下面有圆盘作为支撑的立杆,顶端有个篮筐,易倾倒,现在看应当属于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让我们从周围朝里面投篮,当时算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了。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跳山羊,一个木制山羊一天到晚就放在校园里,既没有踏板,也没有垫子,同学们下课就去跳,能跳过去的同学很是自豪得意。有时候同学们自己结伴玩儿跳背游戏,最高的一级好像是支撑者几乎站直身体,只把头低下来让别人撑着跳,那高度比山羊高多了。还记得当时中国乒乓球运动成绩突出,这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影响很大。每个班门口都有一台水泥的乒乓球台,那是课间最吸引我们的地方,下课时能轮上打一局球,不管输赢都是件很让人满足和高兴的事情。2.点滴感受50年代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苏联的套路,劳卫制可算是典型例证。达标后获得一枚证章,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个很有激励性的举措。“文革”前体育课虽然在学校地位一般,但却是深受小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课程,也是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记忆的为数不多的课程之一。那时好像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对体育锻炼的冲击,也没人整天强调体育多么多么重要。单凭记忆,感觉那时体育课内容较为单调,场地器材非常简陋,上课时老师管理很宽松,几乎没有什么队列练习的印象(或许与教师个人风格有关),记忆深刻的就是短跑、跳高、跳远、跳山羊、投篮那么几种活动。乒乓球都是课外自己打,体育课上倒没学过。二、“文化大革命”中1.记忆碎片中学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时我国和苏联、美国关系紧张,似乎天天都要“准备打仗”。学校体育课上练得最多的就是军事体育内容,如刺杀、投弹、卧倒、匍匐前进、防空演习什么的,到现在还能做出一些刺杀基本动作。曾听其他班同学说过一件事,说他们的体育教师上课时在单杠上做了几个动作,让同学们新鲜得不得了,纷纷想模仿练习。后来这事儿被工宣队知道了,狠狠训了那位教师一顿,说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回潮,此后再没有见他“展示”什么体操动作了。2.点滴感受那个年代体育课军事色彩非常浓烈,说明体育教学无法脱离国家政治、国际形势和时代大潮的制约,正如现在的体育课上可以跳街舞、啦啦操,而在几十年前这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个问题很有意思,几十年前学过的刺杀、投弹等技术动作,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说明那位体育教师的教学是很认真的,而且有足够的教学时数支撑,这算不算高质量的教学?从不同角度审视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暂且搁下。三、“文化大革命”后期至70年代末1.记忆碎片1972年我成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记得进校时还叫军体系,后来改为体育系。快毕业实习时教过几节中文系学生的体育课,内容是短跑,教学方法基本模仿体育系老师教我们那一套。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那几年印象最深的是推广刚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记得当时自己还编辑油印了一个小册子,册子中整理了《标准》中体操项目的动作,练习方法等,发给学生阅读使用。70年代末曾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障碍跑,大概是由栏架、跳箱、垫子等器材组成各种障碍让学生越过,没想到学生玩儿得非常高兴。记忆很深的还有一件事,那时经常有学生课外活动时到器材室借跳箱,会跳的不会跳的全围在一起,能分腿腾越跳过去的学生便得意洋洋,引起围观的学生一片叫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