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的对比分析.docVIP

内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的对比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的对比分析摘 要:蒙古族民歌《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是两首短调民歌,二者都是以民族英雄为题材的,但却出自不同的地区,《陶格套夫》是出自科尔沁风格区的短调叙事民歌,《乌力吉扎日嘎拉》是出自鄂尔多斯风格区的短调叙事民歌,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关键词:游牧文化;蒙古民歌;《陶格套夫》;《乌力吉扎日嘎拉》;民族英雄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021-02“蒙古民歌”这条古老而常新的音乐圣泉,一直荡激着蒙古人民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生活,汇成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辽阔的草原是民歌的海洋。这些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着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它们不仅曲调优美,节奏舒展,调式丰富,而且具有草原般宽广气息,百花般绚丽的色彩,在情感表达方式上则显得朴素大方,含韵内在,将强烈的抒情性和深刻的哲理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欣赏一首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犹如畅饮一杯醇厚甘甜的马奶酒,为其草原生活的无比芬芳所陶醉。蒙古族民歌从题材形式上说可以分为牧歌、赞歌、叙事歌、儿歌、军歌、宴歌、酒歌、婚礼歌等等。《陶格套夫》与《乌力吉扎日嘎拉》都属于叙事歌,它们都是歌颂英雄人物的短调叙事民歌,但是,它们却出自不同的地区。蒙古族民歌从地区风格色彩上说,它们既有统一性,但又有地区风格色彩上的多样性。蒙古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在内蒙古地区范围内,大致形成了5个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色彩区:锡林郭勒风格区、呼伦贝尔风格区、科尔沁风格区、鄂尔多斯风格区和阿拉善风格区。《陶格套夫》是出自科尔沁风格区的短调叙事民歌,《乌力吉扎日嘎拉》是出自鄂尔多斯风格区的短调叙事民歌,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下就这两首民歌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简单的分析。一、表现内容《陶格套夫》是科尔沁的短调叙事民歌,它是以明末清初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蒙古族民族英雄及其事迹为题材的故事类型,主要讲述了陶格套夫进谏劝阻王爷不要出卖土地,遭到拒绝,于是他带领着群众造反起义的故事,这首民歌就是歌颂陶格套夫英雄事迹的。《乌力吉扎日嘎拉》是鄂尔多斯的短调民歌,乌力吉扎日嘎拉是鄂尔多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也是鄂尔多斯高原上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者之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乌力吉扎日嘎拉》,热情地歌颂了他和他所领导的人民武装自卫队狠狠地打击了侵犯的军阀部队和地主武装的英雄事迹,胜利地保卫了家乡,保卫了整个鄂尔多斯草原。这两首民歌都是歌颂英雄事迹的,都是短调叙事民歌,这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但是,他们却出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色彩,这又是它们所不同的地方。二、调式调性《陶格套夫》全曲分为4句,都是以6小节为一句的等结构的乐句,整个乐曲是五声调式,是一首带转调的五声性民歌。乐曲的前两句是在bB宫调内,后两句转到了F宫调。乐曲的第一句是在bB宫调内进行的,结束音是bB音,如:1=bB 5 61?O1 65?O 5 5?O5 61?O1-?O1-‖。乐曲的第二句也是在bB宫调内,但是结束在了F徵音,如:12 35?O2 16?O5 55?O61 23?O5-?O5-‖。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进行了上五度的转调,但还是在一个宫调内的同宫转调,乐曲的第三句转到了F宫调,如:42 5?O56 42?O1 1?O1 24?O5? 6?O1-‖。第四句还是在F宫调,如:42 5?O54 21?O1 1?O24 56?O1-?O1-‖。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同宫系统的转调,而到了第三句就变成了同主音转调,F徵调转到F宫调,整个乐曲其实是进行了上五度的转调,属于近关系转调中的属关系转调。《乌力吉扎日嘎拉》也是五声调式,全曲分为4句,每一句都是4小节,是一首等结构乐句的歌曲,这一点与《陶格套夫》是相同的,都是由等结构的乐句构成。所不同的是《乌力吉扎日嘎拉》这首民歌全曲是统一的调式,没有进行转调。全曲采用了E羽调式,第一句结束在角音上,如:62 65?O5 32 ?O2? 5?O3-‖。第二句结束在羽音,如:23 21?O65 35?O6-?O6-‖。第三句又回到了角音结束,如:62 65?O5 32?O2? 5?O3-‖。第四句还是结束在羽音,最终结束全曲,如:23 21?O65 35?O6-?O6-‖。这首乐曲的最大特点是全曲调式统一,而且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第二句与第四句完全相同,因此,听起来与《陶格套夫》相比较,调式就比较单一了,没有《陶格套夫》的调式丰富。这两首民歌在调式调性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区别。三、旋律形态贺绿汀曾说过:“曲调是一个有机体,是有生命的。”任何一条旋律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沙汉昆曾说过:“旋律发展的过程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过程。”《陶格套夫》这首民歌的旋律一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