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诵读训练 走进国学殿堂讲这个题目,首先要廓清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何谓“国学”?权威的解释是,国学指的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它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文字学。何谓“诵读”?诵读就是要求学习者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文本,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诵。诵读强调的是一个“读”字。要求不断地读,反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今天,我们就“国学”与“诵读”的关系,讲三个问题。一、直面现实:国学经典面临的处境马克?吐温曾经讲过一句话:“所谓经典,就是大家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这句话并不难理解,就是说,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读的,却寥寥无几。马克?吐温关于经典尴尬处境的论述,用在国学经典上不也完全恰当吗?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思所感以及他对生活的切身体验。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他的“一把辛酸泪”,并没有奢望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稿费排行榜第一。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就说《论语》吧,孔子由于奉行“述而不作”的人生信条,他的学术思想并没有通过专著的方式完整而系统地流传下来。我们能见到的唯一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就是由孔子的学生记录、整理的他的言论与事迹的《论语》。这部《论语》是语录式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在某些人看来,也许乏味得很,根本读不下去。然而,就是这部《论语》,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成为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进入21世纪,《论语》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更好地传承。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和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但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世界人民。现在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在学习汉语文化的同时,也在研究和传播孔子思想、孔子精神。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可见它内容的博大精深。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经典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人们很难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来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一首诗的节奏、韵律以及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传媒学家尼乐?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什么“文化快餐”,什么“名著精编”,就是这类东西。人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人类大脑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领悟了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行动呢?二、走出误区: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我们国家是古老的礼仪之邦,对于教化十分重视。言传身教,又重在启发,尤其鼓励个人在实践中的自我领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这里讲的,就是从自我反省中求得人的自我领悟,从而提升人的道德修养。国学中蕴含的人类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经典智慧,对人类继续生存并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学习路径是内向的,指向人的心灵,寻求人内心的平和与宽容,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而这,正可以改变当今人们的急躁情绪,缓解当代社会的普遍焦虑。国学,如前所说,指的是我国的传统的学术文化。它既是一个知识系统,也是一个价值系统。对学术而言,还是一个治学门径和学术基础。由小学(旧时把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总称小学)而经学而文史而诸子的治学路径,就是在道德坚持之中,对于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小学”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读不懂文献;“经”是价值核心,没有这个核心,人生就会背离道德原则;“文史”是知识,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载体;“诸子”是思想,是对现实难题进行的思考以及有效应对。这个基础打好了,就可以要文而得文,要史而得史,而不必一开始就自织罗网,作茧自缚,把自己定位在文或史的狭隘范围里。谈到国学,人们还应该破除对国学的神秘感。国学并不是什么玄虚空泛、深奥莫测的东西。人们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小学五、六年级以及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内容,就会发现这里有大量的国学经典。我们且粗略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