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0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测)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VIP

北京市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0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测)Word版含解析[高考必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2 第一单元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测) (满分60分,30分钟完成) 班级 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32分,每题2分) 1.2014年,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以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右图)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获取的信息是(  ) A.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 B.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 C.洋务运动的历史见证 D.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单从沉船上发现的瓷盘碎片不能说明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企业的快速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关键词“致远”可知,这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的产物,故C项正确;沉船不能说明甲午战争的中国惨败,日本也有沉船,故D项错误。 2.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代对手工业者的管理都是实行徭役制度,即手工业者要定期为官府做工,材料所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轮流服役,体现了政府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选B。 3.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A.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冶金业高度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小农经济的推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A。 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的即是中国传统棉纺织业,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男耕女织”),带有顽固性特征。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历代政府禁止”,没有依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5.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陕城镇将崔宽看到弘农(今河南灵宝附近)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这说明当时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卓著 B.官商勾结营私之风盛行 C.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 D.南北地区经济往来仍在继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时间是公元471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 的信息不能说明官商勾结,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北方经济水平高于南方”的信息,故C项错误;“这个地方出产的漆、蜡、竹、木价钱比南朝市场上便宜好几倍,于是他利用职权走私,发了大财”说明当时南北方市场仍在进行交易,故D项正确。 6.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经济,题目中给出的是甲骨文中的文字信息,不能反映农业的发展,在商朝人们的主要衣料不会是丝绸,那是贵族的奢侈品,所以排除②④,选择D项。 7.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但是对民间市场没有明显的影响。 8.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