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醛、酮 1.脂肪醛酮:选含有羰基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 羰基一端编号。醛基因处在 链端,因此编号总为1。酮羰 基的位置要标出(个别例外)。 称为某醛或某酮。 不饱和醛酮的命名是从靠 近羰基一端给主链编号。 自然界的醛酮化合物 5.甲醛与“福尔马林″(formalin) 甲醛是一种高刺激性有毒气体,具易燃性及腐蚀性。甲醇氧化后得甲醛,甲醛继续氧化后得甲酸。三者皆为毒性物质,在剂量相同的情形下,以对人体的毒性而言,毒性比为甲醇:甲醛:甲酸 = 1:30:6,即甲酸的毒性为甲醇之六倍,而甲醛的毒性为甲醇之三十倍。 福尔马林:指浓度35-37%以上的甲醛水溶液。 甲醛能凝固蛋白质,可作防腐剂、消毒剂等。福尔马林在工业上用于制作黏着剂、染剂、涂料等。 长期接触福尔马林可能会导致癌症,其已被列为是一种“疑似致癌物质”! 1.与氢氰酸加成 ① 空间因素对亲核加成的影响 ②碱催化下的卤代反应机理 (2)卤仿反应 碘仿反应: 亲核加成的场所; 使α-H酸性增加: 讨论 反应历程: -H2O ⑵酮的缩合 注意:总是α-碳上的H被碱夺去产生α-碳负离子与另一分子醛酮的羰基进行加成缩合。 在较高的温度下得到的是直接失水的产物: ⑶分子内的缩合 α β 6 5 4 3 3 4 5 6 ① 总结: 当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且具有α-活泼氢时,总是优先进行分子内的羟醛缩合,生成五员或六员环状不饱和醛、酮。 6 5 4 3 2 1 1 2 3 6 氢更活泼 ② ③ ⑷交叉羟醛缩合 两种都含有α-活泼氢的醛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得到四种不同产物的混合物,分离困难,无合成价值。 例如: 乙~乙 丙~丙 乙~丙 丙~乙 乙 醛 丙 醛 但反应物之一为无α-H的醛(如甲醛,芳甲醛)则产物有意义! ( 将无α-H的醛先与稀碱混合;再将有α-H的醛滴入。) -H2O 克来森-斯密特(Claisen-Schmidt)反应 下列羰基化合物那个能进行自身羟醛缩合反应? C, 有α-H的羰基化合物 断双β—加羰 ⑸羟醛缩合在合成上的应用 解: 四、氧化和还原 1. 氧化反应 结构对称的环酮氧化则得到单一的产物: 在弱氧化剂下,酮不被氧化; 在强氧化剂下,生成小分子,无制备意义。 醛易被氧化,常以此来区别醛酮。 (1) 与Tollens 试剂的反应 ——银镜反应 (氢氧化银或硝酸银的氨溶液) 托伦试剂可氧化脂肪醛、芳香醛,但不可氧化酮 。 托伦试剂氧化反应特点:不氧化双键或三键 棕红 砖红 Felling试剂氧化反应特点: 可氧化脂肪醛,不氧化碳碳不饱和键、酮及芳香醛。 (2) 被Fehling 试剂氧化 Fehling 试剂: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碱溶液。 2. 醛和酮的还原 ⑴ 催化加氢 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都能同时还原。此法常用来制备饱和醇。 ⑵ 用金属氢化物还原(NaBH4,LiAlH4) NaBH4、 LiAlH4等还原剂具有选择性,只还原羰基,不还原C=C双键。 LiAlH4:几乎可以还原所有的极性不饱和键; NaBH4:只将醛、酮、酰氯还原成醇。 金属氢化物是负氢离子(亲核试剂)给予体, 它们可还原羰基,一般不还原双、三键。 NaBH4 硼氢化钠 LiAlH4 氢化铝锂 反应机理:H-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羰基碳 (3) Clemmensen 还原法——还原为烃 制备直链烷基苯的方法 Wolff(1911)—Kishner(1912)—黄鸣龙(1946)改良反应 醛、酮与肼生成腙。腙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到1950~200℃发生分解,放出氮气转化成烃: (4) Wolff–Kishner 反应 高沸点水溶性的溶剂—— 二甘醇、三甘醇 改良后特点:原料廉价,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黄鸣龙 黄鸣龙1898年8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79年7月1日逝世。早年留学瑞士和德国,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理化部委员,国际《四面体》杂志名誉编辑,全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理事等。 黄鸣龙发表的论文近80篇,综述和专论近40篇。主要的科研成就概述如下: (1)山道年一类物立体化学的研究: 黄鸣龙最初从事植物化学研究,他博士论文题为“植物成分的基本化学转变”。稍后,开展延胡索乙素的研究。 1938年,他在与lnhoffen研究用胆固醇改造合成雌性激素时,发现了双烯酚的移位反应。在此基础上,他随后从事山道年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研究, 附录: (2)改良的凯惜纳-乌尔夫还原法:
文档评论(0)